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76章 士人、外戚、宦官(2/4)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11892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09

    尤其是東漢更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東漢除光武帝(劉秀)、明帝(劉莊)、獻帝(劉協)外,其餘都未滿6歲而亡。其中,除去安、質、桓三帝以劉氏宗族身份即位外,其餘都遵從“父傳子,家下“的繼承原則。

    皇帝們雖然嬪妃較多、結婚早,但由於身體育尚未成熟,過度縱欲,無疑會影響自身的健康,使後代多體質孱弱而夭折,如果涉及宮廷爭寵、廢立,再加上古時醫療技術的落後,其中能成人的皇子本來就不多,皇儲的選擇範圍就更了。東漢先帝死時都早,所以能存活下來的皇子必然年齡偏幼,但隻要先皇有子嗣卻是非立不可,這就造成了多幼帝的情況。

    由於皇帝大多夭亡,太子年幼繼位,於是,就出現了母後臨朝,垂廉聽政的情況。漢朝又確立了皇後的嫡正地位,在皇帝年幼、懦弱、昏庸或皇嗣中斷時,皇太後可以監護人的身份監督、選立嗣位人,以至臨朝稱製。太後臨朝稱製,其權力與皇帝相等。

    這些垂廉聽政的太後們,年齡都不大,一般不過二十幾歲。她們死了老公,精神空虛頹廢,無以寄托,把思想感情的關注點,從夫妻生活轉移到朝廷大事的處理上來。然

    東漢多幼帝而,這些年輕的太後們沒有起碼的社會經驗和統治經驗,也基本上沒有文化知識。她們根本沒有能力來駕馭國家機器,隻好依靠自己娘家的的父兄,幫助自己來處理國家大事。這樣一來,國家政權便落到了外戚的手中。

    以漢朝過去的經曆來,最早的案例是呂後專權。

    呂後專權後,曾殺了繼任的少帝劉恭(漢朝第三任皇帝),又立劉盈的兒子劉弘為帝,由於呂後的****,可憐劉弘即位的那年連“元年”都稱不上。呂後專權期間,西漢王朝表麵姓劉,實質上卻是呂家的下,因此當呂後去世後,隨即爆了劉氏皇族與呂氏外戚集團之間的血腥鬥爭。

    在周勃、陳平等人的努力下,劉氏皇族贏得了勝利,西漢終於回到了劉家子孫手上,從而進入第五、六任皇帝統治的“文景”時代,換言之,漢朝的第,,4任皇帝都隻是徒有虛名。“呂後專權”雖造成了一定禍患,漢朝還是有驚無險地延續了下去,這過程中漢朝還是“幸運”的。

    也正因為如此,漢武帝並沒有從中吸取教訓,反而更加‘變本加厲’的重用外戚。更不巧的是,一方麵漢武帝雄才偉略,有他在壓陣,外戚們並沒有掀起什麽波浪,另一方麵,‘衛霍’兩家的外戚也都是能力出眾,忠心耿耿的能臣猛將,不但沒有帶來不利影響,反而創下了赫赫戰功,使漢朝成為了真正的東方帝國。

    早期漢武帝劉徹剛即位不久,漢朝朝政實際上也由當時的太皇太後竇氏把持著,該期間,竇太後曾多次左右朝政,甚至可以隨時撤換皇帝,作為皇帝的劉徹實際上也是傀儡一個。幸運的是,由於竇太後始終忠於屬於劉家,盡管依附著她的竇家勢力很強大,但漢朝並沒有“姓竇”的趨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