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78章 好名清流(1/4)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11794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10

    “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鮑鴻笑道,“那些名士、清流雖然對於功名、利祿都不在意,但是對於聲名、身後名這個東西,可謂是極度苛刻的追求。完全是把文名看得比生命都要重要。”

    “好個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霍光笑道,“這個事情探究起來,其實就是因為察舉製度的關係。正是因為對於舉孝廉製度的偏執追求,使得整個時代士人對名聲的追求也變得如此偏執。”

    漢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即舉孝舉廉各一人。在兩漢通常的情況下,孝廉則往往連稱而混同為一科。孝廉一科,在漢代屬於清流之目,為官吏進身的正途,漢武帝以後,迄於東漢,不少名公巨卿都是孝廉出身,對漢代政治影響很大。

    漢朝選舉製度是舉孝廉製度,特別注重名士對個人的評價,有時候名人的一句評價,就能立刻抬高一個人的身價。如名士橋玄評價曹操為“吾見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願以妻子為托”,曹操“由是聲名益重”;許子將也評價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的名氣就大震了。

    在這種品評人物風氣盛行的同時,東漢的正統儒家又分為兩個派別,一個是清流派,一個是濁流派。濁者當然是汙濁的意思,濁流派主要指那些閹臣、佞臣。清流派主要是那些自我標榜繼承了儒家傳統的文人之士,其堅決不與濁流派來往。東漢宦官專權,清流與濁流的鬥爭激烈。所以,誰要是和閹臣、佞臣扯上了關係,就會從清流派下降為濁流派。像孔融、楊修、禰衡就屬於純正的清流派領袖人物,這一派的特點是絕對擁護漢朝的統治,時刻都想著光複漢室,但是由於是文化人士,又標榜清高,不免落入“好名成癖”的深淵。

    就漢末而言,早一批刷出名聲來的還好一點,畢竟沒到這麽瘋狂的地步,可是派出一大堆的清流名單,也可見那個時候的風氣到什麽程度了。

    在恒靈交替時期,黨錮災禍,中原大地上清流士人共相標榜,弄出了一個下名士的排名,最高的號稱是“三君”,其次是“八俊”,再次是“八顧”,還次是“八及”,最次是“八廚”。

    三君指竇武、劉淑、陳蕃三人,為“一世之所宗”,即值得世上人學習的榜樣;

    八俊指李膺、荀昱、杜密、王暢、劉佑、魏朗、趙典、朱寓八人,為“人之英”,即人中英傑;

    八顧指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範滂、尹勳、蔡衍、羊步八人,為“能以德行引人者”,即道德可以為他人榜樣的。

    八及指張儉、岑晊、劉表、陳翔、孔昱、苑康、檀敷、翟八人,為“能導人追宗者”,即可以引導其他人學習三君等榜樣的。

    八廚指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八人,為“能以財救人者”,即不惜家財,救助有難者的。

    當時人以這些人為君子,朝中大臣自公卿以下,都畏懼被他們指責貶損,皆登門拜訪他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