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83章 宋黑三敢笑黃巢不丈夫?(2/3)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11694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11

    “百花時我不?我若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這是許多年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詠菊詩,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當年黃巢這詩的影響。詩味上比黃巢的《不第後賦菊》淡,而殺氣更濃。古人“文如其人”,在生活中卻常常出現文與人風格迥異的情況,不過詩如其人倒是基本不會落空。可能因為好詩往往是思緒一瞬間的自然迸,來不及作假。

    可以,兩詠菊反詩之恢弘氣勢,磅礴洶湧,無可抵禦,大氣磅礴之勢,豈是的敢笑黃巢不丈夫能夠比擬的?你沒有足夠的本事,來笑黃巢不丈夫,不過是一個笑話罷了。

    不詩詞,再生平能為。無論是演義還是曆史,黃巢同樣能吊著宋江虐。

    黃巢殺入洛陽,建立大齊政權,拉開了唐朝覆滅的大幕,導致藩鎮割據,戰火紛飛數十年。雖然最後沒有能夠結束亂世,開創太平盛世。但是單單這一點,一個亂世梟雄的名頭絕對是逃不了的。

    而宋江曆史版零星的記載,隻能做出大致的推斷。

    《宋史·徽宗紀》上記載“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今山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宋史·張叔夜傳》所敘最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頕所向。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餘,載鹵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誌。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

    《宋史》上記載宋徽宗宣和三年,“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今山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曆史上也確有宋江起義,《宋史》中有明確的記載。通過宋《宋史》的記載可知,宋江起義的時間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起義主要涉及的地域在太行山及山東及江蘇北部一帶,“橫行河朔,轉略十郡”。起義的領是宋江。起義具有流寇性質,不一定有固定的根據地。起義的結局是嚴重受挫後投降。起義的規模雖然不太大,但戰鬥力特別強,“官軍數萬不敢攖其鋒”。起義的影響不算,起義的中心區域梁山泊,距東京汴梁僅百公裏左右,嚴重威脅著京城的安全。起義所涉及的地區,在北宋江是比較達的。梁山泊在宣和年間是廣濟河中部的個湖泊,而廣濟河上遊就是從北宋的都城汴梁城中流出,廣濟河又是京東重要的漕運通道,占據廣濟河中間的梁山泊,對於北宋朝廷的政治、經濟、軍事威肋可想而知。宋江起義的故事在宋史上能夠記上一筆,在民間廣為流傳,足以明它的影響。

    然而,從根本上來,很明顯的一點就是起義對政權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害,否則斷然不會隻有這麽一點零星的記載。

    從背景上來,有唐末有王仙芝在前,而宋朝也有方臘頂缸,結果卻是壤之別,差距不言而喻。

    至於演義版,那就更不用多了,作為殘唐武力排得上號的家夥,文韜、籌謀也是有水平的。唯一的問題也就是沒看清朱溫那個二五仔而已。

    但是即便是如此,朱溫、李克用等聯軍也完全奈何不了他。要不是有十三太保勇南公李存孝這個bug級猛將,唐朝勢力想要反撲黃巢都危險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