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08章 科技(2/3)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10956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18

    當然,投石車這個東西提出理念的話比較容易,鮑鴻安排祖衝之考慮的還是以連弩為先。

    相信以祖衝之的水平,搞定連弩這個技術應該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至於連弩是不是有作用,其實是毋庸置疑的。

    在三國鼎立的期間裏,蜀漢的軍事科技技術反而是三國之冠。正由於蜀漢一直處於劣勢,形勢逼迫蜀漢必須要造出精良、先進的武器以抵禦、戰勝較強大的敵人。很多種武器跟工具都是基於這些原因而被明製造出來的如之前提到諸葛亮明的“元戎弩”就是一例。還有一種“側竹弓弩”,吳國人很喜歡蜀漢的側竹弓弩,但不會製作,後來當知道俘獲的蜀漢將領孟幹、爨熊、李鬆三人會製作後,就立即令他們製作。可見,側竹弓弩也是蜀漢有而孫吳、曹魏沒有的先進射擊武器之一。

    至於弩兵的戰術,其實在三國也曾大量被運用過。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撤退時,已預料到司馬懿會派兵追擊,故以弩兵設下埋伏,果然張郃中計,死於弩箭齊。事實上,為什麽每次諸葛亮每次北伐失敗幾乎都沒成功撤退,其實也是因為由於蜀兵擁有三國裏麵最強大的弩兵,正如同曹魏的精銳之師是騎兵,而孫吳則是水軍而蜀漢是弩兵。弩兵的威力,正好是騎兵的克星,讓後來曹魏要追擊蜀漢的軍隊都必須心翼翼。

    諸葛亮著名的八陣圖,實際上就是步、弩、車、騎四個兵種相結合的混合軍陣。利用戰車結成以若幹方陣為單元的大方陣,步兵弩兵交錯其中,陣前部設鐵蒺藜,拒馬,鹿砦等障礙物,當敵騎兵集團衝鋒時,便利用弩兵依托戰車射殺敵軍;敵軍靠近時則由長槍兵依托戰車抵擋;敵軍衝入陣內,因戰車的阻礙和限製,兵力必然被分割,則乘機依托方陣,以各種長短兵器夾擊,各個擊破。

    而在界橋之戰時,袁紹也曾經以大量弩兵大破公孫瓚名震一時的白馬騎兵從此公孫瓚一蹶不振,最後終被袁紹所滅。

    話回來,除了連弩這個提升單兵實力的玩意之外,還有另一個戰略級的神器,號稱古代射程最遠的兵器床弩則是鮑鴻同樣關注的東西。

    床弩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由絞盤上線,射程較遠,但是精準度不佳,一般采用大規模齊射的戰術。可惜後代一度失傳。

    直到出現了剽悍的草原之風,終於為南北朝召喚出巨大的強弩之王—床弩。此時的床弩用多頭牛力絞軸上弦,威力已大大強於戰國人力絞軸的連弩,射以皮或鐵葉為羽的巨大標槍,主要用於攻守城時撞毀樓台、攻城器、城牆等,其宋代極者的最遠射程過15公裏,是古代世界射程最遠的冷兵器。

    賦予床弩以機動性的是唐代,用牛牽拉的車弩不但大大提高了部署靈活性和生存機會,更錦上添花的將絞繩與車軸鉤連,行進就可上弦,大為提高了效率。車弩裝置1張拉力86公斤的巨弩,有7個射槽,最遠射程過1公裏,中間槽所用的箭有1米多長。

    弩在宋代得到大展,偏重步兵的宋庭將其視作對抗北方騎兵民族的利器。弩手多用踏張弩,采用組輪射的迭射法,而‘神臂弓’的明,使宋軍的有效射程可至7米。床弩則從兩弩至四弩,從型至巨型,種類繁多,兩床和床弓還能在弦上綁一個裝有數十支普通箭的鐵兜子,使床弩擁有了殺傷人馬的功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