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08章 科技(1/3)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10956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18

    除此之外就是科技樹的問題,鮑鴻自己作為白,完全對這方麵沒有什麽了解,最多隻是在演義之中那些了解罷了。

    這方麵來,科技樹這個事情鮑鴻所知道的就是諸葛亮的那幾個明。木牛流馬、諸葛連弩等。

    木牛流馬這玩意,鮑鴻暫時沒太強烈的需求,畢竟時至今日,鮑鴻都沒有太多關於糧草的困擾。

    但是諸葛連弩卻是非常值得關注的東西,如果能夠製造成功,能夠大幅提升普通士卒的戰力。

    連弩又稱“諸葛弩“,相傳為諸葛亮所製“元戎“,商周時期,人們在弓的基礎上展出了弩,秦以後人們開始製造並廣泛使用齊弩,它可以一齊射數支箭。諸葛亮所製連弩,可連續射弩箭。但由於連弩用箭沒有箭羽,使鐵箭在遠距離飛行時會失去平衡而翻滾,且木製箭杆的製作要求精度高,人工製作難度大,不易大量製造使用。

    通常普通的箭是由鏃、木杆、羽毛製成,箭在遠距離飛行時,羽毛起平衡作用。而連弩的箭若采用通常製法,箭身羽毛部位與箭匣壁生阻礙,使箭支無法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到射位置。所以連弩的箭采用非常規製法,“以鐵為矢”是科學合理的。連弩的箭采用鐵製就解決了三大問題:

    一則由於整支箭的尺寸隻有“八寸”非鐵製的箭,箭體輕,沒有太大的殺傷力。鐵矢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二來,箭匣底部加附磁石,鐵箭就會被吸附在箭槽上,解決了連弩向上仰射時弩身傾角大於9度,箭匣裏的矢脫離箭槽倒向反方向,張弓向下俯射時箭支滑落的問題。

    另外就是解決了連續供箭問題,連續供箭,連續射得以完成。

    不過,全鐵的箭加裝羽毛困難,無羽的鐵箭在遠距離飛行時會失去平衡而翻滾,達不到遠射武器的作用。木製箭杆的製作要求精度高,人工製作難度大,不易大量製造使用。由於當時的技術條件限製使諸葛亮及其後人沒能解決“矢”存在的問題,導致連弩的實用性大大降低,加之損益連弩機關互動要求精度高,在野外使用時部件受陰雨等氣的影響易變形從而使連弩射機關失靈,而被軍事部門冷落,直至消失。

    而且由於弩的射過程比較費時,而且持弩的士兵又不便兼用其他武器,所以弩手常在其他士兵掩護下編成“上弩”、“進弩”、“弩”等組,輪番連續射。在“守隘塞口”中,更能揮其威力。

    當然,這是諸葛連弩的玩意,單純弩這個東西的話,戰國時期有四弩:夾弩、瘦弩、唐弩和大弩。夾弩、瘦弩較輕便,射度快,多用於攻守城壘;唐弩、大弩是強弩,射程雖遠,但射度較慢,多用於車戰和野戰。而漢代的弩,有用雙臂拉開的「擘張弩」,和用腳踏的「蹶張弩」兩種。

    所以,諸葛這個隻能算是改造創新而已,並不算是純粹的憑空創造。

    而在這一點上,其實不僅僅是豬哥能夠做到,出現在鮑鴻老家的馬鈞就具有這樣的能力。

    那時候,魏國和蜀國經常打仗。蜀國大軍事家諸葛亮在出師北伐時,曾明了一種可以把箭接連射出去的連射遠器--連弩。它每次可數十箭,威力很大。魏軍在戰場上揀到,頗感驚奇。馬鈞看到連弩後,認為這種兵器很好,:“巧是很巧了,但還有不到的地方,如再改進一下,威力還可增加五倍。“於是,他便將連弩進行了改進,果然效果甚佳。功效可提高五倍。

    起這個典故,還有另一個高大上的東西也要一提,那就是投石車。

    漢末時官渡之戰,曹操曾使用“石車“攻擊袁紹的陣地,但隻能單,效率不高。馬鈞擔心敵方在城樓上掛起濕牛皮,就能擋住石車拋出的石頭。馬鈞在原來作戰用的石車的基礎上,重新設計出了一種新式的攻城武器--輪轉式石車。原來的石車,象個大平,一頭掛著一個鬥,鬥裏裝滿大石頭,另一頭掛著許多根繩子,作戰時,兵士們一齊用力拉繩子這頭,裝石頭那頭就飛快地翹起來,這樣,石頭就被拋出去打擊敵人。這種石車缺點很多,每射一次,都要花費一些時間,而且效果不大。馬鈞設計的新式輪轉式石車,則克服了這些缺點。它是利用一個木輪子,把石頭掛在木輪上,這樣,裝上機械帶動輪子飛快地轉動,就可以把大石頭接連不斷地射出去,使敵方來不及防禦。馬鈞曾用車輪子來做試驗,可以連續把幾十塊磚瓦射出幾百步遠,這在當時來,威力是相當大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