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10章 秦趙糾葛(1/3)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10892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18

    不過,把話回來,有野心其實也不算什麽問題,有野心不可怕,怕的反而是那種毫無進取之心,甚至連守成都不願意去做的享樂之輩。

    這個時候張角把趙武靈王那夥人給召喚出來,其中的意味卻是有些玄妙了。

    雖然滅趙的執行者王翦還沒有出場,蒙恬等人兵沒有和趙國正麵交鋒的時候,更有甚者,趙武靈王和蒙恬在這塊地方所做的事情還有雷同之處。

    抗擊匈奴,修建長城等等。

    然而,這一切卻不能掩蓋掉雙方之間絕對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國仇家恨,不共戴。

    秦國兼並下後,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複河南地,自榆中至陰山,設三十四縣。又渡過黃河,占據陽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其後修築西起隴西的臨洮,東至遼東的萬裏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長城利用地形,籍著險,設置要塞,有力的遏製了匈奴的南進。後受遣為秦始皇巡遊下開直道,從九原郡直達甘泉宮,截斷山脈,填塞深穀,全長一千八百裏,可惜沒有修竣完工。蒙恬駐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

    相對於蒙恬是在內部團結的優勢局麵下出戰不同,趙武靈王可謂是在內憂外患的困局下勵精圖治,最終獲取的戰果絲毫不在蒙恬之下,甚至可以是猶有過之。

    趙武靈王即位時,趙國國力不強,受中原大國欺侮。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也不時騷擾,鄰境較的中山國也時常進犯。

    趙國是一個北為遊牧文明、南為農耕文明的國家,本來就存在嚴重的分裂趨勢,中山國的橫亙中央,使偏居南端邯鄲的趙國中央政府對趙國的控製更加不力。而且中山是一個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插在農耕文明重鎮邯鄲與遊牧文明重鎮代郡之間,使代郡偏離趙中央邯鄲的離心力更強了。可以,在眾多敵人之中,中山國不是最強大的,卻是最麻煩,最致命的。

    中山雖然不是一流強國,但由於處於趙國的心髒地帶,給趙國的國家安全和統一帶來了極大的威脅。鄰近的齊國、燕國與中山相勾結,共同對付趙國。齊、燕把中山作為牽製趙國的最佳搭檔,對中山的資助很多。由於齊、燕的阻撓,趙國一直也沒有解除自己的這個心腹大患。趙國的幾代國君雖然都想幹一番事業,由於中山的牽製,趙國的圖強大業受到了很大的限製。英武有為的趙肅侯雖然一再擊敗齊、魏、燕等強國,但卻在解決中山的問題上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趙武靈王即位後,就秉承先君遺誌,在肥義的幫助下,展開了對中山的進攻。

    而另一方麵,在全國範圍內實行胡服騎射之前,趙武靈王已經在趙國的北部搞過試點。全麵遊牧化的趙國騎兵,取胡人機動性強的優勢,棄其紀律性差的缺點,在與北方胡人的軍事鬥爭中取得了一係列的勝利。

    所以在這個前提下,趙武靈王向全國布實行胡服騎射的法令。同時,大舉進攻中山國。

    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除了為適應同周邊國家的軍事競爭外,胡服騎射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以代郡和邯鄲為代表的兩種文化、兩種政治勢力造成的南北分裂局麵。

    趙國在軍事上使用騎兵、采用適應騎射的胡服在很早以前就存在了,但那時隻是戰士們一種自的行為。這不是某個人的創造,而是根據軍事鬥爭的實際需要,很自自然地采用了更容易獲勝的鬥爭手段而已。可以,遊牧民族在與中原接觸後不久,中國就出現了最早的騎兵,隻是在數量、質量、戰術使用上都很原始,起不了左右戰爭勝負的主要作用。騎兵在中國展成為一個獨立兵種,進而成為一個主要兵種,經過很長的時間。胡人的遊牧生活和軍事訓練一體化,在與中原農耕文明國家的作戰中,由於騎兵的機動性和衝擊性都很強,經常能夠取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