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22章 儒術(2/3)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11006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21

    作為一位博學多識的大學問家,朱熹有很多方麵值得後人學習。他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博覽經史,治學嚴謹,著作宏富。他在訓詁、考證、注釋古籍,整理文獻資料等方麵都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另外,他對文、地理、律曆等許多自然科學,也都進行過廣泛的研究。他作為封建社會的一位官員,他在努力維護那個製度的同時,也能體察民情,反對橫征暴斂與為富不仁者,敢於同貪官汙吏和地方豪紳的不法行為作鬥爭。在地方官的任期內,朱熹也做了一些如賑濟災荒、鼓勵生產等安定民生的有益工作,在封建社會的官員中,不失為一位正直有為的人。最後還應指出,朱熹還是中國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之一。

    “理學的朱熹,這是要儒家大神各種亂入的意思?”鮑鴻對這個家夥的還是非常熟悉的,可以是一個被後人罵的比較多的人,但是從單純的學術、政治來,其實朱熹的表現還是很好的。

    “亂入第二名武將,。南宋哲學家,6王心學的代表人物6九淵,儒術9 ”

    6氏有家學淵源,6九淵的八世祖6希聲“論著甚多”,高祖6有程“博學,於書無所不觀”。到6九淵父親這一代雖已家業衰落,隻靠經營醫藥和教書授學來維持家計,但仍“以學行為裏人所宗,嚐采司馬氏冠婚喪祭儀行於家”。6門家風整肅,聞名州裏,甚至受到孝宗皇帝的稱讚。

    6九淵為宋明兩代“心學”的開山之祖,與朱熹齊名,而見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學茍知道,六經皆我注腳”。明王守仁繼承展其學,成為“6王學派”,對後世影響極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6九淵官位不算顯要,學術上也無師承,但他融合孟子“萬物皆備於我”和“良知”、“良能”的觀點,所謂心既是孟子所的我,認為我生萬物生,我死萬物死。提出“心即理”的哲學命題,形成一個新的學派——“心學”。理、人理、物理隻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實在:“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認為心即理是永恒不變的:“千萬世之前,有聖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萬世之後,有聖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來今,概莫能外。6九淵認為治學的方法,主要是“明本心”,不必多讀書外求,“學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腳”。

    6九淵是中國南宋時期最富有個性的哲學思想家和文化教育家,在程朱理學集大成之際,他以高度的學術責任感和深邃的理論洞察力,最早現了理學內化道路潛在的支離傾向和教條隱患,成功地開拓出一條自吾心上達宇宙的外化道路,為宋明新儒學思潮從朱子學到陽明學的心學轉向創造了必要的學術條件。

    6九淵一生的輝煌在於創立學派,從事傳道授業活動,受到他教育的學生多達數千人。他以“心即理”為核心,創立“心學”,強調“自作主宰”,宣揚精神的作用。他的學獨樹一幟,與當時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相抗衡。1175年6月,6九淵與朱熹在江西上饒的鵝湖寺會晤,研討治學方式與態度。朱熹主張通過博覽群書和對外物的觀察來啟內心的知識;6九淵認為應“先明人之本心然後使之博覽”,所謂“心即是理”,毋須在讀書窮理方麵過多地費功夫。雙方賦詩論辯。6指責朱“支離”,朱譏諷6“禪學”,兩派學術見解爭持不下。這就是史學家所的“鵝湖之會”、“鵝湖大辯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