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25章 百工(1/3)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10840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21

    不過,對於儒術這幾個家夥,雖然影響很大,但是畢竟是士林層麵的博弈,不是表麵上看起來那麽簡單的,鮑鴻也是暫時懶得去理會。

    “再有就是魯班的爆表。”係統笑道,“春秋戰國的諸子大神,拔尖的那些個,雖然沒有獲得召喚道具,但是給個專業水平爆表也是理所應當的吧?”

    “我什麽都不知道,你自己看著辦……”鮑鴻也是無言以對,係統完全就沒有考慮過自己到底是誰的金手指,盡往外麵送人,簡直是坑貨。

    “亂入第一名武將,隋代造橋匠師李春,工術88 。”

    李春是中國隋代時代著名的橋梁工匠,建造了舉世聞名的趙州橋,開創了中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麵,為中國橋梁技術的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趙州橋建於隋代,隋朝統一中國後,結束了長期以來南北分裂、兵戈相見的局麵,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展。當時的趙縣是南北交通必經之路,從這裏北上可抵重鎮涿郡,南下可達京都洛陽,交通十分繁忙。可是這一交通要道卻被城外的洨河所阻斷,影響了人們來往,每當洪水季節甚至不能通行,為此隋大業元年決定在洨河上建設一座大型石橋以結束長期以來交通不便的狀況。

    李春受命負責設計和大橋的施工。李春率領其他工匠一起來到這裏,對洨河及兩岸地質等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同時認真總結了前人的建橋經驗,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獨具匠心的設計方案,按照設計方案精心細致施工,很快就出色地完成了建橋任務。

    李春在設計大橋的時候,一改傳統的多孔形式,毅然采取單孔長跨石拱型式,在河心不立橋墩,使石拱跨徑長達三十七米多。采用這樣巨型跨度,在當時是一個空前的創舉,把中國古代的建橋技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可惜史書上對他並沒有什麽記載。李春的生平、籍貫及生卒年月已無法得知。僅有的描述是唐·張嘉貞≈1;安濟橋銘≈g;記載:“趙郡蛟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除了上述一個“匠”字,從史書上再也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了,很難斷定他究竟是什麽人。

    但是可以斷定,他既是心靈手巧、不畏辛勞的工匠,也是一位才智出眾、富於創造精神的建築大師。

    “什麽情況?爆百工這些,是要開科技樹的節奏啊?”鮑鴻見狀卻是大吃一驚,雖然各種匠師的確是對應魯班或者墨家之類的,但是你要弄出來這麽多的匠師,指不定就會開出什麽現代的科技來啊。

    “亂入第二名武將,五代末、北宋初建築工匠喻皓,工術9 ”

    喻皓,浙江杭州一帶人,是一位出身卑微的建築工匠,生活的年代正是五代末、北宋初。生卒年代因記載缺乏,隻知道他在北宋初年當過都料匠,掌管設計、施工的木工,長期從事建築實踐。在這長期的實踐中,他勤於思索、並善於向別人學習,因而在木結構建造技術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擅長建築多層的寶塔和樓閣。宋歐陽修《歸田錄》曾稱讚他為“國朝以來木工一人而已”。

    他設計的最傑出的建築是北宋國都汴梁安遠門內開寶寺中的靈感塔。他還寫了一部木工手藝的書--《木經》,共卷。他有造塔魯班之稱。

    喻皓能取得這樣高的造詣是與他刻苦鑽研、謙虛學習的精神所分不開的。當時京城裏有一座相國寺,是唐朝人建造的,它的門樓的卷簷造得非常巧妙。喻皓每次經過門樓,都要仰起頭,仔細觀察,研究它的造法。為了弄清卷簷的奧秘,喻皓有時坐下來,甚至躺在地下進行觀察和研究。

    盡管喻皓在木建築的設計和製造技術上成就卓越。但在封建社會裏,喻皓隻是一個出身卑微的建築工匠,他的成就和著作同其他勞動人民的創造明一樣,根本得不到統治者重視。後來《木經》失傳了,喻皓的事跡也沒有被準確的記載如史書中。喻皓辛勞一生為我國木製建築所做的卓越的貢獻為他自己建立了高大的豐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