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47章 改變(2/3)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11562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41

    從上述《竹書》資料,看不出殷侯亥由於什麽原因而被有易殺害,也看不出殷侯微又怎樣能用河伯之師去滅了有易。沈約透露出的一點消息是殷侯亥賓於有易而淫焉,“淫”的含意指什麽,怎麽會遭到殺身之禍呢?還找不出道理。故殷侯微假師於河伯,以滅有易,是由於什麽“故”而河伯同意殷侯微“假師”呢?亦莫得而知。

    結合《山海經·大荒東經》雲:“王亥,托於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殺王亥,取仆牛”。從這則資料,我們可以看出問題的關鍵是在“仆牛”。仆同服,服牛即是駕牛。範文瀾《中國通史·商朝事跡》雲:“王亥造牛車,他駕著牛車,用帛和牛當貸幣,到部落間做買賣。”由此了解到王亥是駕著他的牛車,拉著貨物,去到有易和河伯兩個諸侯國來進行貿易。王亥的牛、帛豐盈,很是高檔,也就是沈約的所謂“淫”,有易國君綿臣對此唾涎三尺,於是在適當地方他便突然下手殺死了王亥,奪取了他的財產。

    整個故事經過,王國維、吳其昌、顧頡剛、袁珂等結合《問》和《易·大壯》“六五”爻辭和《旅》“上九”爻辭,初步推斷這段史實:大致是王亥初與有易友善,王亥受有易歌舞宴飲款待,將牛羊寄托於有易,被有易所殺,後上甲微向河伯借兵伐有易,滅其國家肆情於婦子。河伯與有易友善,不忍心鄰邦滅亡,讓其中許多人暗地轉移到別處,別立方國。

    《竹書紀年》又雲:“洛伯用與河伯馮夷鬥。”

    《初學記》卷二十引《歸藏易》:“昔者河伯筮與洛戰,而枚占,昆吾占之,不吉”。

    以此看來,河伯當為夏商時期黃河流域的諸侯之一,曾與洛伯戰,取勝。後與後羿鬥,被後羿射中,妻子雒嬪也被強占。《楚辭·問》:“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的正是這段史實。

    《九歌》中最後一個則是山鬼,從帝到神祗到‘人間’帝、後、諸侯神化,最後這個則是、未獲帝正式冊封在正神之列的山神,故仍稱“山鬼“。

    學術界對“山鬼”這一形象的解釋以及對《山鬼》通篇主旨的理解沒有定論,曆來楚辭研究者對《山鬼》的形象與意境的理解法不一。有以下幾種法:

    其一是山鬼是巫山神女。

    最早提出這種法的是清人顧成。“曰《山鬼》篇雲:楚襄王遊雲,夢一婦人,名曰瑤姬,通篇辭意似指此事。”

    郭沫若先生也持此他引證《山鬼》“采三秀兮於山間”句,指出:“於山即巫山。凡《楚辭》‘兮’字每具有‘於’字作用,如於山非巫山,則‘於’字為累贅。”[1]既然《山鬼》篇明確提到了“於山(巫山)”,則此“山鬼”不是“巫山神女”又是什麽?

    精怪:

    “精怪”之始作俑者是宋代楚辭學家洪興祖,他在《楚辭補注山鬼》題解中:“《莊子》曰:‘山有夔’。

    《淮南》曰:‘山出魈陽’,楚人所祭,豈此類乎?”夔之為物,習見於典籍,傳為一足怪物。魈陽,《淮南子?汜論訓》高誘注雲:“山精也。人形,長大,麵黑色,身有毛,足反踵,見人則笑。”在後世傳中,二者乃為一物。

    朱熹《楚辭集注?山鬼》篇:“《國語》曰:‘木石之怪夔罔兩。’豈謂此耶?”王夫之《楚辭通釋》卷二以為是孔子的木客,也就是五顯神,為物類,胎化,非鬼,因疑有疑無,謂之鬼。

    綜上所看,山鬼應為江南一種野獸名,生活在山中,故名。屈子托山鬼以抒情。洪興祖、王夫之等人“山鬼為山魈”之,有大量民間傳皆可為此之支撐。但後世所謂的“山鬼”與《九歌》之“山鬼”是否一物?還有待做認真考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