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49章 君臣關係(2/3)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11728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41

    那麽作為一個打工仔,要是沒有什麽牛叉的成績,你特麽敢去和老總報喜嗎?還不是有多遠躲多遠啊?

    前朝記載不多,就從始皇帝開始,有明確記載,認為自己做得夠好的,有信心跑去給皇後土匯報工作成果的也就始皇帝、漢武帝等寥寥數位而已。

    在此之前大周這麽多年都沒幾個敢跑去玩泰山封禪的,齊桓公你特麽居然要去泰山封禪,這是嫌自己活的太長了?不然別人一起過來懟你啊!

    不過就算是如此,當齊桓公起出此事時,管仲並無一言。下朝後,一位同僚問他為什麽不一言,阻止齊桓公的決定?管仲齊桓公好勝,要以私下阻止,不能正麵諫阻。當,管仲夜訪齊桓公,成功地阻止了封禪決定。

    在這兩件事上一放一阻的不同處理方式表現了管仲在與處理上級關係中的取舍之道。而且,在如何勸阻的實施方法上,管仲的做法也體現了因時、因地、因人的指導思想。就這一點,足夠古往今來下無數的臣下學習的。

    在像管仲和齊桓公這樣的臣子與君主之間的關係處理上,相互之間的關係處理會有很強的累積效應。如果一味以“束”而為,即使再豁達的領導也會因為情感上的厭惡感的積累而逐漸由信任到不信任,甚至於痛恨。正是這種情況,大多數出點很好的正直之士往往不得善終。

    管仲對於齊桓公一些無害於霸業的弱點的放任使之任用管仲無束縛之感,結果使其對管仲日益信任,甚至於將幾乎所有的處置權交給了管仲。而這種權力的強化又使管仲可以更加得心應手地揮他的思想,使齊國由普通的諸侯展為當時的霸主。

    事實上來,臣子和君主雙方心裏都清楚,在專業方麵是你臣子更懂,更專業,就像劉邦所的,對於下屬就有非常清晰的認知。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在總結奪取下的經驗時:“……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下也。”

    但是正因為你是專業的,你能夠高瞻遠矚,高屋建瓴,能夠深刻的認識到你所要進行的計劃,但是我君主卻沒有你那麽深遠的眼光,甚至可以我就是短視的,感性的,乃至是在某些專業上麵就是無知的,所以以我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事情的時候,就有各種的不解與疑惑乃至是質疑、反感、抵觸。

    所以,臣子和軍職之間的磨擦與分歧幾乎是所有上下關係之間的永恒話題,對於一個優秀的臣下而言,能否很好地處理這種關係,減少執行阻力對其能否有效揮經營才能是一個重要的基礎性工作。管仲在“放色”與“阻禪”上的處理策略表現了他在這方麵的高技巧。

    可以,這方麵的能力絕對不僅僅是‘政治’這個屬性就能夠描述的,商鞅牛不牛?結果如何了?至於什麽商鞅奠定了秦國崛起,而齊國最終跪了,那不過是強詞奪理,根本原因是秦國是君主先跪了,而齊國是管仲先跪了,不僅是管仲先跪了,而且還有齊桓公不能保持始終如一,最終一把居然沒鳥管仲,才造成了慘劇,不然完全不虛秦國好不好。

    至於吳起、韓非子就更不用多了,找個老大都那麽困難,一個是差點沒機會表現,各種逃亡,一個更慘,還沒來得及表現就被李斯坑死了。

    當然,硬要是智力的話,倒也得過去,畢竟那種智力高的能夠先知先覺,在君主坑人之前早早跑路,就像範蠡那種家夥。

    所以諸葛亮表示老子就是要自比管仲樂毅,獲取頭頭信任,內政種田紮實,回頭一出兵驚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