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65章 文化(2/3)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10030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44

    隋末唐初:《隋書·經籍誌》:“大唐武德五年克平偽鄭,盡收其圖書及古跡焉,命司農少卿宋遵貴載之以船,溯河西上,將至京師,行經砥柱,多被漂沒。其所存者,十不一二。”

    安史之亂:《舊唐書·經籍誌序》:“自後毋煚又略為四十卷,名為《古今書錄》,大凡五萬一千八百五十二卷。祿山之亂,兩都覆沒,乾元舊籍,亡散殆盡。”

    黃巢起義:《舊唐書·經籍誌》:“開成初,四部書至五萬六千四百七十六卷。及廣明初,黃巢幹紀,再陷兩京,宮廟寺署,焚蕩殆盡,曩時遺籍,尺簡無存。”

    靖康之難:《宋史·藝文誌》:“迨夫靖康之難,而宣和、館閣之儲,蕩然靡遺。”值得一提的是,這一些災厄所損失的,不僅有大量圖書,還有宋王室收藏的儀仗、冠服、禮器、儀器、珍寶諸多物品。

    李自成起義:錢謙益《牧齋有學集》:“歲積代累二百有餘載,一旦突遭焚如,銷沉於闖賊之一炬,內閣之書盡矣。而內府秘殿之藏如故也。煨燼之餘,繼以狼藉,舉凡珠囊玉笈、丹書綠字,綈幾之橫陳、乙夜之進禦者,用以汗牛馬,製駱駝,蹈泥沙,藉糞土,求其化為飛塵,蕩為烈焰而不可得。自喪亂以來,載籍之厄,未之有也。(《黃氏千頃齋藏書記》)此處的“內閣”指的就是明代的文淵閣。

    絳雲樓失火:絳雲樓是明末清初藏書家錢謙益的藏書樓,其中藏書極富。曹溶《絳雲樓書目題詞》雲:“虞山宗伯,生神廟盛時。早歲科名,郊遊滿下。盡得離子威、錢功父、楊五川、趙汝師四家書,更不惜重貲購古本,書賈奔赴捆載無虛日,用是所積充牣,幾埒內府。……入北不久,稱疾告歸,居紅豆山莊,出所藏書重加繕治,區分類聚,棲絳雲樓上,大櫝七十有三。顧之自喜曰:‘我晚而貧,書則可雲富矣。’甫十餘日,其幼女中夜與乳媼嬉樓上,剪燭灺落紙堆中,遂燧。宗伯樓下驚起,焰已張,不及救,倉皇出走。俄頃樓與書俱盡。餘聞駭甚,特過唁之。謂予曰:‘古書不存矣。’錢謙益本人在宋版前後《漢書》跋中言:“甲申之亂,古今書史圖籍一大劫也。吾家庚寅之火,江左書史圖籍一劫也。今吳中一二藏書家,零星捃摭,不足當吾家一**羽。”

    乾隆禁毀:清乾隆時期纂修《四庫全書》,同時展開對圖書的大清查。因政治原因列為**處於銷毀之列的,將近三千餘種,六七萬部以上。據王彬主編《清代**總述》,有清一朝,**有三千二百三十六種,數量接近《四庫全書》。

    這時期除了銷毀圖書,還有一種毀壞文獻的方式,叫“抽毀”。所謂“抽毀”,即是纂修《四庫全書》時,某些書籍因部分章節或文字不合當時政治氣氛,於是編修過程中會將這些書籍的相關部分拿掉。後人查閱這些書籍時,就會現這些書籍中某幾頁是空白,卻沒有任何注明。若空白在篇末卷末,或是抽掉最後一兩卷,那麽不對照其他的本子,就很難知道原書還有這幾卷。若是無他本可校,那麽被抽掉的部分就非常容易被忽略了。這種損壞文獻的方法十分隱蔽,有時比銷毀的危害還要大,因為銷毀是抹去文獻所承載的全部信息,而抽毀則是有一定程度上歪取信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