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76章 新的規則(2/2)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7340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47

    “這有什麽怎麽算的?”係統不屑道,“不是過了嘛,算在裏麵亂入出來的就是對應差不多勢力的國度。你是征服了一個部落,那就是一個差不多規模的部落,你要是征服了整個部落聯盟族群,那也不是沒有對應的族群降臨。”

    “哦哦!”鮑鴻點點頭,對於係統的解釋表示明白。

    “好了,這一條規則基本上就是這麽回事,下麵先一下這次對應出現的兩個勢力。”係統見狀,也不多什麽,直接主題,“一個是琉球群島的琉球國,一個是日本戰國時期的大名毛利元就統領的毛利家。”

    琉球之名的來源有兩種法:其一,是“台灣”,夷州的別名便是流虯。公元6世紀中後期,隋煬帝令羽騎尉朱寬出海尋訪海外異俗。行至與那國島和台灣附近時,見一片珍珠般的島嶼浮在海麵中,“若虯龍浮在水麵”,遂為其取名流虯。唐朝編纂隋書時,為避帝王龍諱,將該地更名為流求,一流求是指台灣。至朱元璋時期,將該地美名為琉球,意為琉璃玉和珍珠球,可見其壯麗奇絕的景色。

    其二,是“留求”。日本承和二年(唐大和九年日本僧人真濟所編的《性靈集》中稱琉球為“留求”,意為人在大海中漂泊時欲求的駐留之地。實際上“留求”的稱法和釋義最早源於日本推古皇時期的日本百濟僧人。後因鑒真東渡、逗留此島,之後“留求”,亦為了追求而留下來。

    不過,按照係統的法,這裏引用的是隋唐時期冒過泡的那個琉球國。

    古典《唐》中琉球國四太子名為鼇魚,身長一丈四尺,使一長柄金瓜錘,有萬夫不擋之勇。後成為日本國駙馬,應從好友鐵冠道人請求出兵援救王世充,但因為受到已經叛變的翻譯王九龍、王九虎兄弟的欺騙,遭到秦瓊偷襲,被殺。

    按照琉球國的曆史來,琉球國史書《中山世鑒》稱,琉球王國最初統治者為孫氏,是琉球神話中創造地之阿摩美久神的後代。孫王朝共有二十五位國王,曆178年,傳至5代王思金鬆兼王,為重臣利勇殺害,王朝滅亡。

    這玩意就完全是半神話半曆史性質的東西了,具體是不是存在還不好。

    孫王朝傳位廿五世卻覆亡後,琉球大亂。最後由浦添按司舜統一全國,為舜王。據《中山世鑒》記載,舜王是在保元之亂中被處流刑的源為朝之子,母為大裏按司之妹。1187年至17年在位,共五十年,享壽七十二歲。這已經是宋朝時期了。所以按照演義描寫來計算的話,這次出來的琉球國應該是所謂的孫王朝時期。

    至於毛利元就,則是日本戰國時期的著名大名之一。雄踞中國地區,幼名鬆壽丸。原姓大江,家紋為一文字三星紋。毛利氏僅在元就一代的治下,就成功地從安藝國的一個豪族躋身為統治十國的西日本第一大勢力,領國石高過1萬石,人稱“西國第一智將”。

    在永正14年的有田中井手之戰中,初次上陣的毛利元就以區區千餘眾擊殺武田元繁,由此名震日本。此後,毛利家東克尼子氏,西破大內氏,勢力急劇擴張。最終於“嚴島合戰”中一舉擊敗大內家權臣陶晴賢,,日本史學界稱此役為“西國桶狹間”繼而攻滅尼子氏,威震關西,並一度染指北九州。安藝毛利氏的西國霸主地位一舉奠定,而作為毛利家霸業開創者的毛利元就,也被日本民眾視為“戰國謀神”而久久傳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