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路突破(1/2)

作者:朱藤紫驄字數:6846更新時間:2019-03-10 07:34:41

    (求訂閱,求月票)與南路軍王懷貞所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駐守北路鎮原的項知非麵對著從涼州一路殺奔而至的張諒所率的三萬“蠍軍”,卻保守地采取了隻守不戰的策略。

    項知非能以一介儒生之身崛起於亂世,成為僅次於於承恩,位列驍將王懷貞之上的神鶴軍中二號人物,自有他過人的長處。其中最為於承思所激賞和高度認同的一點就是,無論在什麽情況下,項知非都是神鶴軍一眾將領中最擅於保存自身實力的一位。

    在充滿著血腥動蕩的亂世,唯有活得比別人更長久,才是最終戰勝敵人的最佳選擇。

    於承恩在被迫離開涇州東進之前,念念不忘向項知非和王懷貞交待的就是今後無論西疆生什麽事,都要千方百計為神鶴軍保留下足夠的實力,以圖將來東山再起。

    對此,項知非自忖不用於承恩明,自己也完全能夠時刻牢記住這一點。而對於王懷貞,憑借著兩人多年來患難與共對他的了解,項知非不用多想,也能猜到於承恩臨行前的這番話,到了王懷貞那兒,多半會左耳進右耳出,完全不起作用。

    有鑒於此,項知非因不滿於湯寬一到任就忙於組建聽命於自己的府軍,與自己鬧嗝氣,而與王懷貞商量兩人分別統兵,離開涇州,靠前駐防時,有意給王懷貞麾下多派了五千軍士。

    自己能夠保存下一萬多的兵力,上可以向於承恩交差,下不負自己為人處事的原則,這樣就足夠了。項知非不無惆悵地在心底對自己道。他身為讀書人,當然知道為將者,要的使命便是守土衛國,既然自己難以做到率軍全心全意地與入侵者拚個你死我活,那麽不妨就多為滿腔熱血的王懷貞創造些有利的條件吧,至少這樣做,也可略微告慰一下自己那顆深藏不露的良心。

    懷揣著如此矛盾而複雜的心情,項知非勉強率軍在鎮原固守了五,眼看著自己麾下傷亡軍士人數堪堪過了三千,他便再不敢耽擱、遲疑下去,果斷傳命三軍,棄城北撤,向著河中的方向一路逃走了。

    這樣一來,駐守在涇州城中的湯寬先需要麵對的並不是納悉摩,而是被視為張氏殘黨領的張諒了。

    張諒身為長安朝廷的前朝國舅,自從清明那被李進忠偷襲得手,趕出長安,走投無路之際,隻得千裏跋涉,倉皇竄至吐蕃都城邏些投奔愛妾納珠的族兄,幾個月來,可是嚐盡了寄人籬下的諸種辛酸和無奈。

    初至邏些被納悉摩接納下後,張諒還抱有強烈的複仇**,恨不得從納悉摩手中借到一支精兵,由自己親自率領著立馬殺回長安去,將李進忠碎屍萬段,把剛剛即位的太子拉下馬,另立新君,好為姐姐,也替張氏一門報仇雪恨。可是,在納悉摩住的時間稍微一長,張諒立時察覺出納悉摩之所以肯收留下自己這位所謂的妹婿,實則是出於利用他這位長安朝廷視為張氏殘黨逆魁的人物,來為吐蕃將來入侵河隴事先培植一個漢人降蕃的傀儡,好借以抵消漢人百姓的反抗力度。在這種情形下,納悉摩如何會借兵與他,替他報仇呢?

    在隨後的幾十裏,張諒越用他的親身感受證實了自己的這一猜測。及至來興兒扮做睦王前來邏些向吐蕃提親修好,為避免張諒的真實身份暴露,給兩國的邦交帶來麻煩,納悉摩竟強令張諒加入了吐蕃人的行列,為他取名喚做都日增傑。

    張諒連漢人的身份都無法得以保留,一時間不免心灰意冷,遂對奉芙蓉之命來邏些與他會麵,領受他的指令的錢大順做出了自己打算長期隱居邏些,不準備再率兵重返長安的答複,要錢大順回去告訴芙蓉及她手下的張氏死黨,不必再對他有所指望了。

    然而世道無常,長寧長公主的一朝暴亡,赤德讚普的突然病,不但使得長安朝廷和吐蕃兩國之間剛剛締結的婚約化做了泡影,更令主張以蕃化漢,向北擴張吐蕃領土的吐蕃大論朗格成為了代替赤德讚普的臨時執政。在朗格和納悉摩的聯手主張下,吐蕃向突厥、南詔和吐穀渾各邦分別派出使節,力勸這些個異邦與吐蕃結成對中土出兵的聯盟,共同瓜分河隴間上千裏肥沃的土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