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七百五十七 公孫瓚的原則(1/2)

作者:琅騎竹馬字數:8232更新時間:2019-05-24 00:34:41

    看完結好書上【完本神站】地址:

    《後漢書公孫瓚傳》:“瓚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眥必報,州裏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襄賁勵德,維城燕北。仁能洽下,忠以衛國。伯疏獷,武才猛。虞好無終,紹勢難並。徐方殲耗,實謙為梗。”

    大致意思,的是公孫讚此人有勇無謀,心胸狹窄,而且剛愎自用,不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為將尚且馬馬虎虎,做一方的首領人物絕對是不合格。

    這一點,貌似也是後世許多人,對公孫瓚的基本印象。

    貌似,公孫瓚,不怎麽強啊!

    潛意識裏麵,估計很多人會這麽認為。

    但是,千萬不要看那些在曆史上打醬油的角色,能在浩瀚的曆史長河中留下名字的人絕對沒有平庸之輩。

    之所以他們最後會淪為醬油黨,那是因為與他們生在同一個時代的那幾個人太妖孽了:曹操、劉備……無一不是雄才大略之輩!

    公孫瓚便是如此,打了半輩子仗,殺了半輩子人,他做過很多對事,也做過很多錯事,赫赫功績和白骨堆砌的戰場,榮耀光照了他的一生。

    無論功過,他的戰績,和作用,還是不容磨滅的。

    幽州,作為漢朝最北邊的地方,由於這裏毗鄰北方各少數民族,因此幽州的故事,既離不開帝國朝廷,也離不開與外族的分分合合。

    對大漢帝國的曆任執政者而言,幽州無疑是讓他們最頭疼的一塊國土之一,因為這裏有著最為紛亂複雜的勢力。

    東漢末期,跟幽州有關的最主要兩個少數民族,是烏桓和鮮卑。

    這兩個民族,都是殷商時期一個叫“東胡”的少數民族後裔。

    西漢初年,匈奴單於冒頓帶兵消滅了東胡,據東胡剩餘的族人分別逃往“烏桓山”和“鮮卑山”,並從此繁衍生息,他們也以各自的山為族名,烏桓族和鮮卑族就這樣誕生了。

    西漢時,部分烏桓人開始內遷。

    不過,外族畢竟是狼子野心。

    這些內遷的烏桓人盡管曾經長期受到漢朝的庇護,但是並沒有真正感謝過漢朝給予他們的幫助,三郡烏桓實力最強大,經常帶領其他各個的內遷部落參與搶劫郡縣,甚至勾結叛黨發動叛亂。

    但是由於東漢末期帝國統治力衰退,根本無力顧及這些烏桓人的胡作非為,所以他們相當肆無忌憚。

    當然,烏桓也不都是這樣,內遷的烏桓人之中,也有很大一部分被漢朝征為士兵,他們一般都駐紮在幽州的各處邊防,零散的被編製在很多部隊中,時常會被派遣抵抗烏桓或鮮卑人的入侵。

    因此可以這樣,到東漢末期,烏桓族還仍然處於極度零散的分裂狀態,一部分留守塞外故土,後來融入到鮮卑族之中,另一部分內遷,零散分布於幽州的各郡縣,有的跟別人搶漢朝,有的跟別人保護漢朝。

    鮮卑的情況比烏桓好很多,北匈奴沒落後,鮮卑占據了原來匈奴的故地,烏桓內遷後,鮮卑又占有了他們的土地,鮮卑族因此而逐漸強盛。

    不久之後,鮮卑就出現了一位雄才偉略的君主檀石槐。

    他統一了鮮卑原來零散的各部落,把鮮卑的實力推向頂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