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七百五十七 公孫瓚的原則(2/2)

作者:琅騎竹馬字數:8232更新時間:2019-05-24 00:34:41

    檀石槐死後,他兒子和連率領的鮮卑又一度陷入了半分裂狀態,檀石槐的孫子步度根雖然繼位,但他的另一個孫子扶羅韓擁兵自重,稱霸一方,而原本弱的軻比能部落又逐漸強大起來。

    漢朝這邊首先出場的標誌性代表人物,便是公孫瓚。

    他本是一個舉孝廉的郎官,逐漸混到了涿縣縣令的位子。

    當時涼州發生韓遂、邊章叛亂,朝廷準備征發幽州的烏桓突騎兵三千人,由公孫瓚率領前往涼州平叛。

    公孫瓚跟這隻三千人的突騎兵部隊剛剛行進到薊縣,就爆發了漁陽太守張純的反叛,而給予張純有力支持的,就是遼西烏桓首領丘力居。

    公孫瓚就地進行討伐,但到底人數不夠,又年少輕狂,導致在原本大勝的同時,誤中敵計,身陷囫圇。

    麵對這樣的局麵,朝廷不得不任命宗室劉虞為幽州牧,負責以和平方式解決幽州問題。

    劉虞早年就擔任過幽州刺史,在這裏他很有聲望,烏桓人、鮮卑人、扶餘人、穢貊人都很給他麵子。

    劉虞一到任,立刻展開與烏桓的談判,表示隻要立刻停止與張純等人的合作,朝廷對烏桓參與叛亂一事不予追究。遼西烏桓的頭領丘力居以及遼東烏桓的頭領蘇仆延大喜過望,立刻帶人回家。

    與此同時,劉虞設重金懸賞張純和張舉,失去了烏桓支持的兩個人很簡單就被人殺死,叛亂被平定。

    但是由於公孫瓚主戰,劉虞主和,二人意見分歧很大,再加上一剛一柔,完全不搭,所以互相仇視。

    這為後來的亂世埋下了很大一個伏筆,外族的力量第一次幹擾了帝國的政局。

    劉虞跟公孫瓚的矛盾最終的結果,是劉虞大敗。

    擁有烏桓、鮮卑等外族支持的劉虞聚集了十萬大軍,卻敗給臨時湊了千騎的公孫瓚。

    原因之一,是公孫瓚得到了公孫紀的通風報信,而更主要的是劉虞生性溫和,他要求部隊不許太殘忍,要打公孫瓚,但必須“溫柔”的打。

    其二,劉虞的士兵本就大多不習戰,劉虞又下軍令不準騷擾百姓,久攻不下。

    公孫瓚於是招募精兵千餘騎,順著風勢放火,趁勢殺入劉虞兵營,劉虞大敗。

    公孫瓚誣陷劉虞與袁紹謀取稱帝,脅迫手下斬劉虞及其妻子兒女於薊市。劉虞的首級,被劉虞的舊部下尾敦在路上劫走並安葬。

    公孫瓚殺了劉虞之後,得到了整個幽州,日益驕矜,不恤百姓,記過善忘,睚眥必報。

    主和派的劉虞被滅,曾經幫助劉虞的烏桓、鮮卑開始恐慌了,公孫瓚下一個要對付的必定是他們,於是他們開始想辦法自保。

    此時,遼西烏桓的首領丘力居已經去世,他的幹兒子蹋頓繼位。蹋頓能力出眾,他懂得如何利用漢朝地方割據勢力達到自己的目的。

    他跟袁紹和親,傍上了一棵大樹,有袁紹幫忙,蹋頓開始在名義上管轄其他兩個郡的烏桓,使烏桓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統一。

    而袁紹,同樣能夠在對峙公孫瓚失利的情況下,得到一隻烏桓騎兵的支援。

    《完本網》"  書友超喜歡的【全本】書籍站,手機可直接下載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