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九百四十九 烽火狼煙(2/2)

作者:琅騎竹馬字數:5628更新時間:2020-02-07 20:11:35

    匈奴需要牧場,溫暖濕潤的地區具有然的誘惑力。河套平原的爭端是一個絕好的例證,它明了文明的戰爭就在於對生存空間的爭奪。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因為匈奴所在的北方環境惡劣,並不像中原地區那樣有著豐富的食鹽、礦產等資源,匈奴人一輩子最重要的物品就是牛羊馬等農畜。於是隻要冬一到,匈奴人的溫飽就解決不了了,為了生存下去,匈奴人隻得去南方的漢人地區進行搶劫擄掠,搶完就走,第二年冬再來搶。

    北方特有的嚴酷生存環境,造就了匈奴剽悍凶猛的民族性格、較為平等的人際關係和簡樸、自然的社會習俗。

    這個曾一度雄居北境的龐大的軍事政權,以畜牧為業,以掠奪為榮,體現在軍事文化意義上的便是極具其民族特色的軍事組織、軍事訓練、軍事裝備和軍事思想,以及在戰爭中所體現出的遊牧民族特有的作戰方法和對戰爭環境較強的適應性。

    蛋糕就那麽多,當有人想要多分一點的時候,就注定有人獲得的利益會減少。

    所以,戰爭無法避免。

    不過有一點,是漢族與異族截然不同的優勢。

    人類曆史上曾湧現過許多文明,但他們大多消逝在曆史長河中。

    與之相比,我們中華文明卻是薪火相傳,代代延續。

    漢朝與匈奴民族的戰爭是兩個民族間的戰爭,長達一百多餘年的戰爭,是漢族人民不屈的象征,那是一股貫徹我可以輸,但我不會倒下,侵犯我邊境者,再遠我也要將你懲罰的精神。

    這,同樣也是屬於大漢民族的底線。

    漢朝與匈奴之間的糾葛,這長達百多年的戰爭,是中國曆史上的戰爭豐碑。

    由一代又一代的將領在戰爭中領悟的作戰戰略,由一個個士兵的屍體堆積出來的豐碑,讓每一個漢人都為之肅然起敬。

    蓋因為,這個時候,華夏民族的人,骨子裏是驕傲的。

    自齊恒公九合諸侯一匡下之後,原始的文化民族主義就已經興起了。

    在此文化背景之下,中國的先人每擴張到一地,就極力的摧毀當地的宗教信仰文化文字,取代以中國製度和禮儀。

    其程序流程比後世米帝強行推行民煮普世還要激烈幾百倍。

    後世米帝的招牌,則叫做自由民煮。

    中國人的招牌,則叫言傳身教。

    因為你們太愚昧了,所以我們不遠萬裏,熱情的上門提供一條龍文明改造計劃……

    過去幾千年,大部分人都是感恩戴德的接受著中國文明的熏陶和改造,無數民族和文化融入華夏文明的主流之中。

    就連匈奴,也不例外。

    匈奴自與漢地發生聯係後,就受到漢文化的較大影響,這種影響強烈地表現在各個層麵上。

    具體從語言、文字、思想、典章製度、生產技術以及社會風尚等六個層麵,通過戰爭、和親和關市,匈奴大量地接受了漢文化的影響。

    所以,每一次匈奴的入侵,即便是在他最強大的鼎盛時期,也無法完全吞並漢朝。

    這是屬於漢朝的,然的優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