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4718更新時間:2019-03-31 05:14:00

    “還有……”穆順憤憤不平的說道:“聽人說,侍中去廷尉獄奉詔準備移送蔡邕,卻被廷尉宣璠帶人攔了下來,如今兩撥人在廷尉獄門口對峙,誰也說不動誰。”

    “好大的膽子!”廷尉宣璠雖非涼州人,卻是董卓走狗,曾經在董卓的授意下彈劾掉多位大臣,董卓死後他見機得快,立即投入王允門下,如今敢攔著代表皇帝的使者趙溫,背後一定是出於王允的授意。

    皇帝心裏怒極,他實在沒想到王允的人會敢這麽強硬:“趙溫帶有詔書,又持節,他憑什麽攔著?”

    “據說是廷尉以為黃門北寺獄都是關押宦官的地方,蔡邕作為士大夫不該屈身於哪裏,這是於禮不合,希望陛下收回成命。”

    “好、好。董卓一死,眾多大臣個個都變得強項起來了。”皇帝氣笑道,趙溫奉詔宣命,身邊按規矩都會伴隨著羽林郎,他完全可以憑借武力硬闖,之所以沒有,還不是打著順水推舟把事鬧大的主意?

    這恰好契合皇帝本意,強行救下蔡邕除了讓自己與王允徹底撕破臉,鬥得兩敗俱傷,讓別人看笑話以外沒有任何好處。

    與其如此,倒不如先做做樣子,表現出皇帝有寬宥蔡邕的意願就是了,剩下的,就該輪到那些真正急於營救蔡邕以達到自身目的的人表現了。

    柏梁台高達數十丈,在未央宮西側,靠近宮牆。其源可以追溯到漢孝武皇帝時期。當時府庫盈餘,財物積累之多以至於無處存放,所以才有了柏梁台的興建,用以彰顯富強、追求仙道。

    在柏梁台上,向西可以將上林苑和建章宮的風物一覽無餘,向西南和南方又可以遠眺昆明池和滄池,又與東南方的未央宮前殿等建築群落遙遙相對,更可以往東、往北俯察長安坊市民居。

    此台地勢居高臨下,位置可謂是得天獨厚。可惜建成沒多久就遭遇了一場大火,以香柏為梁的各類建築被焚燒殆盡,後來又經曆戰亂,隻剩下斷壁殘垣和西北角的一根承露盤銅柱矗立在斜陽裏。

    一行人走到柏梁台西邊,此時的太陽正逐漸西移。上林苑裏到處生長著亂草雜木,皇帝依稀可以看到那些被肆意生長的植物遮蓋住的破敗離宮殿宇,隻是不知道哪一處是種滿奇花異果的扶荔宮、哪一處又是千門萬戶的建章宮?

    上林苑裏如星鬥般四散分布的大小池沼在陽光下反射出金燦燦的光芒,像是一塊塊被熔化了的金子鑲嵌在地上。

    其中最大的一塊便是有三百二十五頃的昆明池,皇帝等人站在柏梁台上遠眺昆明池,隻見池上金輝燦爛,波光粼粼,池中的豫章台及三丈長的大石鯨漂浮在水上,宛如仙境。

    清涼的湖風從昆明池吹來,一直吹到柏梁台上,使人衣袂翻動,心曠神怡。

    皇帝第一次看到這麽動人的景色,不禁動容,感慨道:“雖是遺跡,然而後人憑吊於此,仍可追想當年盛況。”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