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八章丨柏梁台上(1/3)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6406更新時間:2019-03-31 05:14:01

    “天子感之,乃作柏梁台,高數十丈。宮室之修,由此日麗。”————————【史記·平準書】

    連忙趕來的太尉馬日磾上前說道:“陛下乃明君之相,今日決議親理政務,批閱奏疏,詔書既下,臣等無不奉命,隻望陛下勵精圖治,選賢任能,那麽重現武帝的盛景也為時不遠。”

    士孫瑞也緊跟著說道:“《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願國家之誌始終如一,如此才不負天下黔首。”

    皇帝好好品味了一番兩人的話,目光帶著一絲深意,他笑道:“兩位說的極是,但光是靠我一人還不行,還得要諸卿勠力同心,盡職輔佐,才能助我光複祖業。”

    “臣等遵旨。”兩人躬身說道。

    侍中和黃門侍郎向來是皇帝的親信近臣,服侍在皇帝左右,輕易不能遠離。但皇帝此時有話要說,特意將他們遠遠的支開,於是偌大一個柏梁台西側,隻剩下皇帝、士孫瑞和馬日磾這孤零零幾個人。

    看到身邊就連穆順都走得遠遠的,皇帝這才開口說道:“趙溫在廷尉獄門前受阻一事想必你也知道了,如今這朝局實在紛雜,王允有大功於社稷,我狠不下心來去苛責他。久聞馬公的盛名,不知可有何教我?”

    太尉馬日磾乃關西大儒,朝中關西士人的領袖人物,王允刺董,與關西士人的合作是他一力促成。誰知道王允事後封賞明顯偏心,而且剛愎自用,不聽善言,讓馬日磾大失所望。

    在蔡邕一事上,馬日磾為其四處奔走,除了存著保全當年蘭台好友以外,還有試圖借蔡邕一事,樹立自己在朝中的威名。

    最近他的作為大有成效,就連潁川豪族出身的荀攸都接受了太尉府的征辟,為其出謀劃策,比如這次力勸馬日磾積極向皇帝靠攏以解救蔡邕,就是荀攸的手筆。

    在得知皇帝在尚書台詔旨奪權,又使趙溫持節移送蔡邕後,馬日磾就知道自己該向皇帝表示什麽了。皇帝成全他救助好友、保全文脈的名聲,他自然要代表關西豪族認可皇帝的權力,這是雙方不需直言就明白的默契。

    馬日磾斟酌道:“司徒性情剛正嫉惡,初懼董卓權勢,故肯折節屈身,緩緩圖之。董卓伏誅後,其在私下常謂天下大定,隻待關東奉表稱臣而已,故而每每待人都無悅色,秉正持重,不願權宜委婉,是以朝臣多有微詞。蔡邕入獄,朝野士民皆以為罪不至死,臣亦麵見司徒陳說利弊,奈何司徒心意已決,難以轉圜。”

    見皇帝麵露沉思,馬日磾繼續說道:“司徒有功於社稷不假,但越是如此就越要愛惜名聲,這可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事。陛下試想,蔡邕若是無故判死,朝廷既失一大儒,司徒又損其名望,實為不智。陛下既親臨政務,決斷萬方,豈能坐看司徒陷於不義之地?還請陛下睿鑒,蔡邕一案,宜慎之又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