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八章丨柏梁台上(2/3)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6406更新時間:2019-03-31 05:14:01

    馬日磾很巧妙的將皇帝出手幹預蔡邕案,說成是皇帝不忍心見王允一錯再錯,特意匡正。話裏話外都占盡了理,皇帝心理焉能不喜,他順著話頭,輕輕一歎:“時事多艱,朝中這才安定多久?我實在不願再起波折,可今天若是沒有你為我解惑,我恐怕還想不到蔡邕一案會牽扯出這麽多事來!”

    “陛下重整北軍,裁汰無能,提拔良才,正是英主所為。今日又昭告群臣,親臨政務,待過幾天,侍中侍郎傳揚出去,天下臣民將皆知陛下為中興之主。屆時忠臣烈士為國效命,漢室中興可圖,這些都是陛下如今建立的人望所致。”士孫瑞從旁插話道。

    “治水之功,豈能獨歸夏禹?當與爾等同心協力,才能克定天下,複興祖業。”皇帝好言寬慰了幾句,眼神隨意的掠過侍候在遠處的侍郎們,複又說道:“那按你們以為,蔡邕案到底該怎麽辦才好?”

    馬日磾答話道:“蔡邕曾在獄中上書,言稱自己確實有罪,懇請陛下改判其黥首刖足之刑,饒他一命,讓他以戴罪之身修撰史書。”

    輕判是題中應有之意,但修史卻要另行商榷。

    皇帝突然不說話了,幾人就這麽屏息靜氣的站在那裏,遠處的侍中和黃門侍郎也同樣在偷偷張望著這邊,不知道天子獨自和馬日磾等人在談論著什麽。黃門侍郎丁衝對身邊的鍾繇使了個眼色,鍾繇卻擺了擺手,看向了與侍中楊琦站在一起那一夥人,表示不願在此時討論。

    於是整個柏梁台上,空曠安靜的隻有遠處池上吹來的風聲。

    “馬公。”皇帝回頭說道:“你可知道以王司徒的脾性,這件事若以勢壓之,他可能會寧折不彎。另外,修史意義重大,影響後世,有司馬遷的先例在前,我必須要慎之再三。”

    馬日磾心裏一顫,言之於此,他已經知道皇帝的底線。心裏稍有失望,臉色卻是如常道:“是故,臣以為當將蔡邕一案付諸朝廷公論,以理服人。若是朝臣皆以為蔡邕罪不當死,王司徒又豈會一意孤行?”

    “朝臣都是這麽以為的?”皇帝問道。

    馬日磾不知皇帝這話是什麽意思,士孫瑞見機得快,立即答道:“蔡邕才學出眾,又確是不該致死,不僅是臣等這麽以為,就連王司徒身邊也有為蔡邕鳴不平者。”

    皇帝像是來了興趣,問道:“這麽說王司徒身邊那些關東人,也不滿其對蔡邕太過苛刻?”

    “正是。”

    夕陽漸已落山頭,柏梁台上的風也逐漸變的寒冷了,馬日磾與士孫瑞皆已告退,穆順也幾次想開口勸皇帝起駕回去,可一看到天子那思慮的神情又不敢打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