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4874更新時間:2019-03-31 05:18:21

    皇帝聞言,微微一笑以示滿意,心中卻有了幾分感慨,看來董承生受了這幾次的教訓,總算有些合格的政治家模樣了。

    不過,能識清一件政務的弊處及其背後的彎彎繞繞,這隻是一個官員洞察世務、不受下屬欺瞞的基本素養而已。真正的能吏不僅能找到弊政在哪,而且還能提出相應的解決之道。

    “那依你之見?”

    董承沉聲應道:“自孝武皇帝始鑄五銖以來近四百載,我大漢五銖便流通天下、甚至暢行西域外邦,風靡不絕。成色好的五銖,麵文穿上半星、橫廓、或是四決文,無不是輪廓深峻、文字精美。而如今董卓更鑄小錢,敗壞錢法,以至民間棄錢不用,是以依臣之見,為今之計隻有破而後立,廢除小錢,重鑄五銖!”

    皇帝聞言,神情多少有點捉摸不透,笑著說道:“重鑄五銖倒是可行,但若是直接廢除百姓手中小錢,使其手中的小錢不再值錢,那不就是再次剝削、加害於民了麽?”

    “這……”董承一時語塞,他隻在想皇帝會如何做,自己該如何做,全然沒有想過百姓會受到什麽影響。

    司空士孫瑞這時說道:“鑄錢之後,由朝廷議下章程,譬如小錢大凡重一銖半,可定為四枚小錢兌一枚五銖,再使郡縣允準百姓持小錢兌換。待民間小錢收上來之後,將其熔化重鑄為五銖。如此來回、兌換年餘,民間便可小錢絕跡、五銖再興。”

    皇帝剛才掂量過小錢的重量,一銖半換算成後世的單位就是一克,四枚小錢就是四克,而五銖卻是三克多一點。按士孫瑞所言的兌換比例,等若是百姓用四克重的沒有價值尺度和流通功能的小錢換成三克重的正統五銖錢,循環往複,朝廷還能從中賺得一筆差價。

    董卓鑄的小錢如今隻是流通於關中這塊地方,衝擊的也隻是關中、關西這一塊區域的貨幣體係。至於關東等處貨幣體係崩潰的原因則不能歸咎於小錢,而是經年累月的戰亂所導致的經濟衰敗、商旅不行、百姓購買力下降等因素綜合導致的結果,當然,其間早已興起、並在亂世中得以保全的自給自足、鮮少與外界互通有無的莊園經濟也是促使漢末經濟體係崩潰的一個重要因素。

    如今關中平靜,屯田、減賦、水利等安民之政被有條不紊的推行下去,無論是經濟還是社會生產都在不斷的恢複,不消多時便能使關中重新煥發出當年的活力。朝廷用新五銖回收小錢僅僅隻需局限於關中一地,用不了多久就能在關中重建貨幣體係、恢複經濟秩序,為朝廷征稅、興商、開通西域夯實基礎。

    “想不到司空還有經濟之才,”皇帝兩手一合,表示讚歎,他的目光一一掃過眾人,最終停留在末座的少府張昶與大司農周忠二人身上:“孝武皇帝時收天下郡國鑄幣之權,設水衡都尉、上林三官鑄造五銖,發行天下。直到王莽篡逆之時,方使朝廷鑄幣之權分還於郡國,中興以來,鑄幣之權便一直交由各地郡國衡官、督鑄錢掾等吏掌管……”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