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5022更新時間:2019-10-27 02:20:21

    皇帝‘嗯’了一聲,在席榻上忽然坐正了身子,微俯身看著趙溫說道:“趙公以為何如?”

    “眼下旱情要緊,益州既有餘糧,自當捐輸以紓國難,豈有畏遠吝費的道理。”趙溫麵不改色的說道,不僅如此,他甚至還主動建議道:“益州多豪富,朝廷不妨勸捐,如此,還能再多一筆錢糧。”

    “勸捐倒是算了。”皇帝搖頭說道:“底下那些胥吏我明白是個什麽樣,說是勸捐,搞不好最後就會變成強繳,益州可再經不起折騰。何況朝廷如今已無戰事,並不缺糧,不必殺雞取卵。”

    趙溫似乎早知道皇帝會這麽說,想也不想就應承了下來:“陛下睿鑒,是臣思慮不周。”

    見趙溫很是上道,皇帝滿意的點了點頭,他剛才刻意敲打,就是要試試趙溫的心思。因為很快就將有一批生力軍入朝,趙溫羽翼豐滿、勢力膨脹,手下黨羽一多,心思也會跟著變樣。以後會不會繼續唯皇帝馬首是瞻,可不僅是今天這麽幾番話就能看出來的。

    “過幾日蜀地士人即將隨軍入朝,來敏、孟光、杜瓊等人拜為郎中,董和、張肅等人舉入吏治科學習政務,至於費、呂等官宦子弟,先使策試,再依才能決定是否納入太學。”皇帝忽然說起了益州士人們的去向,對於這些士人,尤其是費這些耳熟能詳的曆史名人,不用是不可能的。

    而且出於‘弱蜀’的策略,皇帝也不能把這些有名望、有影響力的士人放任在益州本地不管,不然邯鄲商這些朝廷派去的官員也不好就地開展工作。為了防止他們一次性抱團壯大,皇帝與馬日、楊琦等多方勢力達成了默契,關東、關西士人罕見的認可了吏治科的功能,打算將他們放進吏治科學習一年半載,到時候分批放出來,眾人也好有個適應的過程。

    “這些雖是早已議定的去向,但我仍不得不再提一句。”皇帝伸出一根手指點了點趙溫,表示重視:“蜀地阻隔日久,彼等士人尚且不甚熟悉我朝新政,不明白我設吏治科的本意。為免彼等又生出當年的是非議論,少些麻煩,還得由趙公這個本地鄉人親去陳說才好。”

    這無疑是給了趙溫一個聯絡鄉人的機會,他連忙點頭答應下來。

    “帝王之治天下,沒有不博求眾才的,如今益州被舉賢良堪治民者有數十人之多,都快比得上趙公當年在關東征辟的俊彥了。”當年朝廷的威勢與現在的威勢自然不能同日而語,皇帝也隻是隨口對比了一番,主要是強調道:“我還是那句話,被舉之人,無論是直接為官、還是先入吏治科。但凡於任後有不稱其職者,所舉之官司,亦皆治其罪。”

    眾人無不凜然,尤其是聽在王斌耳中,更是如寒霜侵體,他不知怎麽的就聯係到了自己,因為這益州刺史邯鄲商與蜀郡太守華歆,都是他直接或間接的向皇帝舉薦的人物。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