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5048更新時間:2019-10-27 02:20:21

    桓典知道皇帝是擔心他的立場,會在他權勢大漲之後出現影響朝局平衡的變故。他雖然是皇帝的老師,卻不是皇帝的親信,隻是剛好坐在禦史中丞的位置上,其性格、資曆、人望剛好又是禦史台最合適的掌舵者。礙於種種原因,皇帝也不好冒著風險把他這個眾望所歸的人調換下去,所以才想事先與他做思想工作,看能不能從他這裏換得什麽。

    既然雙方之間已經半遮半掩的把話說開了,桓典也不繼續裝聾作啞,拱手說道:“臣記得陛下開設吏部時,曾重訂官員考課之法,其中有‘若德教有方,清白獨著,即加褒陟。若治績無效,貪暴遠聞,登加貶退’等語。臣不才,忝為帝師,而無一日有所助益聖德,如今遭逢此任,臣以聲望所加、治國之重,斷不敢辭。若有處事不斷,臣願請自裁!”

    皇帝瞟了桓典一眼,對這個回答並不如何滿意,於是沒有吭聲,隻聽桓典接著又說道:“禦史台一旦監察上下,必然權重,而憲台又位居外朝,與禁中交通不便,不易時時為陛下所製。愚臣淺見,不妨另設一職,以溝通憲台,直達天聽。”

    “另設一職……”皇帝沉吟道,至此,他也覺得再沒有什麽好隱瞞的了,假意思量一番後,沉吟答道:“我看也無需新設,尚書台同為‘三台’,又有‘中台’之稱,溝通中外。自訂立、明確各部職權以來,權責明晰,各有所重。若論起監憲台之政,以為督查之任,我看刑部就可以。”

    刑部的前身就是二千石曹,掌管司法訴訟等事務,改為刑部以後,其司法訴訟的權力被移交給廷尉,隻有一個對重大案件最後審理和複核的權力。這個職權雖然關鍵,且淩駕於廷尉之上,但跟執掌財貨審計的度支部、考核官吏績效的吏部比起來,這個權力未免太小。

    朝廷的權力軌跡自皇帝親政以來,便有著向九卿等部門分散具體政務的執行權、向尚書台轉移督查施政的監察權、以及向承明殿集中大政國策的決策權的趨勢。

    如今按皇帝的意思,刑部今後要負責在宏觀上指導、協調、督管禦史台、廷尉等相關部門依法開展工作。雖然沒有明確的規定職權,但表述越籠統,其可操作的權力範圍就越大。

    桓典是個慎思篤行的人,對皇帝有意識的將行政權力一分為三、使朝廷各部門的職權更加明晰的用意當然十分清楚。皇帝早先話裏也做過許多暗示,如今說起來,不僅是要他同意,還需要他身後站著的關東士人、楊氏等人對刑部新職權的讚成,並在彼等麾下的禦史台權力大增以後還能受到皇帝的掌控。

    皇帝關注著桓典臉上神色的變化,點了點頭,繼續說道:“禦史中丞及侍禦史等官,執憲中司,內掌蘭台,糾察百寮。但彼等終歸少府轄下,如今尚書台與謁者台皆已分離自立,禦史台位置重要,也當如此。”

    桓典神色一動,板著的臉終於有所鬆動,他拜道:“陛下睿鑒。”

    “監禦史的事情,且以督促派糧賑濟之名,選調廉潔能幹的禦史發往司隸各郡。等水到渠成,再上疏議論,定成製度。”皇帝緩緩說道。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