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一章 己饑己溺(2/3)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8506更新時間:2020-09-02 14:44:15

    殿試的時間很長,皇帝不能下場到處觀望,自然就不會在那裏幹坐著。所謂監考,隻是象征性的表示重視而已,皇帝日理萬機,不可能在監考一事上浪費整個上午的時間。

    公車司馬令榮郃親手捧著托盤,裏頭盛放著十來份隻有皇帝才能親啟的密奏封事,他站在殿門外,作為殿試的閑雜人,他不能隨意入內,而是穆順從一邊繞過幾根梁柱,從對方手中接了過來。

    於是皇帝親啟著封事,這些封事都是一式一份,在皇帝拆開閱看之前,就連宰相都沒有權力看。從原則上講天下臣民都有權力給皇帝上封事,但隻有最緊要的事才有資格寫進封事,否則會受到一定的懲處。

    這些來自四麵八方的封事有些涉及冀州的民務,譬如王邑上疏稱肩負治水重任的巨鹿太守張導帶領黎庶趁農閑修防排通,以正水路,是否有成效全看明年的春雨,隻是張導並沒有對當地侵占土地的豪強采取措施,而隻是出了既往不咎、下不為例的公文。

    王邑質疑張導的立場,擔心之後陸續推行的政策會在巨鹿遭到阻礙,提議皇帝將張導撤換。從王邑的奏疏上看,張導確有治水之能,如今各地河道失修,都水使者孔融不是這方麵的長材,讓張導調個位置專幹水利,不管民務,或許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皇帝在王邑的封事上勾畫了幾筆,將其擱在一邊,接著又將其他的封事一一拆看。有鎮北將軍張遼對三郡烏丸請求開市互貿的反對意見,在封事中,他還提到了袁紹禍亂河北時,割剝富室,導致冀州、幽州許多豪強逃亡鮮卑,這些人為草原帶去了生產工具和技術,教會鮮卑人製作刀箭鎧楯,學習中原文字製度。

    張遼眼光卓越的認為如果不加以阻止,掌握先進技術與軍事製度的鮮卑人將會崛起成為北方的一大禍患。這道封事引起了皇帝的重視,他當即在封事上批示道:“承明諸公速閱,擬呈方略進上。”

    後麵的封事便是交州克平、士燮等當地豪強被征辟入朝時,交州百姓戀戀不舍,以及安遠將軍沮雋、立武中郎將吳匡在交州當地所見士氏勢力龐大、深得民心的奏陳。此時交州還有日南郡象林縣被區連割據,尚未收回,吳匡不顧林邑偏遠,堅持要出兵進討,在這一點上與沮雋沒有達成一致,所以都寫在了封事裏請皇帝裁決。

    皇帝不急不慢的看完了封事,問過了穆順才知道時間隻過去了一半,他不願久坐,便從席上悄悄站了起來,趁著太學生們聚精會神的埋頭書寫時,與趙溫等人打了招呼,便往殿後休息去了。

    穆順早已在殿後布置好了軟榻和茶水點心,隻將皇帝扶到榻上坐好,便雙手奉上一碗熱茶。口中笑著說道:“見到殿內英才有如此之多,奴婢也為國家感到高興。”

    “治國不易。”皇帝手捧著茶碗,卻也不急著飲,兩眼放空的盯著某一處,輕聲說道:“我聽說太學策試之後,有不少太學生大為失望、頗有怨言?”

    “唯。”穆順拿著鐵釺撥弄炭火,從一旁的小銀盤裏拿出小塊檀香丟進炭盆裏,待其燃燒出一縷輕煙、以及濃濃的清香:“鄉裏群氓多不識教化,愚頑成性。那些考了‘中第’,要去郡縣的到還好。要去做鄉有秩、嗇夫、裏魁的下第,卻要麽是畏難、畏偏僻,要麽是不甘願自己在太學讀了五六年書,最後竟然連舉孝廉、茂才出仕的人都不如。”

    “孝廉、茂才,以後也是要從下麵做起的。”皇帝淡淡說道,他對這些異議並不以為然。

    豪強之家的子弟,多半都有些教育基礎,尤其是建立了國子監以後,許多二千石以上都可以將兒子送入就學,豪強士族之家也可以出高價進學。這導致太學內部的貧富比例逐漸拉大,越來越多的普通農戶、寒微之家的子弟在太學生中占據主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