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2/3)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8478更新時間:2020-09-02 14:44:19

    隻是這種程度的改革是建立在各地田畝、戶籍清楚的基礎上,如今目前皇帝尚且不便大規模度田,眼下還是得先致富於民,然後……

    “百姓之困,主要並非田租,而是賦斂。”皇帝語氣有些凝重,他輕點著少府王絳呈上的籍冊,說道:“如今算賦每口一百二十錢,口賦每口二十三錢,此外還有更賦、戶調、芻稿,凡此種種,百姓之困苦多矣,又豈是區區田租之減而得以解脫的?”

    “臣以為,輕徭薄賦,乃休息之本。年初朝廷已下詔書,天下郡國,非農閑不得興徭役。內地郡國之兵,取消戍邊,僅守本縣。由此更賦可大減,百姓減輕勞累,不耽誤農桑,來年必然倉廩豐足,百姓樂業。”黃琬知道皇帝這樣說的意圖,是為了減少賦斂,讓百姓留足餘糧。然而他這樣迎合著說,自是有他的想法在裏麵,並不單單是公家計。

    “朝廷減租減賦,如此一來,今年財賦愈少,明年的用度恐怕會愈加艱難。”坐在後排的大司農劉和忍不住插嘴說道。

    “朝廷的財賦,說到底還是要為了百姓。”侍中、平尚書事楊琦冷聲說道,他從席上微微轉身側頭瞪著劉和:“官不與民爭利,孔子有言‘百姓足,君孰與不足乎’?是百姓的休息重要,還是朝廷的財賦重要?”

    劉和年輕名淺,不敢與楊琦正麵抗辯,隻愣了一下,便不再答話。

    “陛下既已下與民休息之詔,其言各類瑣事雜役酌情減免,省天下諸郡縣不急務。朝廷用度,自然要能減則減,臣請度支部嚴核公卿諸府署用度,可自臣始。”黃琬大義凜然的說道,並主動建議要求在公卿諸府署建立由度支部分派的機構,用以檢查各項錢財使用,縮減開支。

    皇帝一直希望將具有會計審計功能的度支部以及組織人事、考課政績的吏部在中央公卿諸府署、地方郡縣都建立分支機構,建立一個從上到下暢通無比的渠道,加強控製與監管。可惜這個企圖一直遭到各方的抗拒和阻攔,直到現在他才隻在地方上的河東郡以及中央的太尉府建立了相應的機構。

    如今聽到黃琬主動讓步,讓度支部嚴控各官府的預算開支,皇帝有些拿不準對方的打算,他抬眼看了看身為潁川人的度支部尚書韓斌,忽然問道:“荀君有何高見?”

    侍中、平尚書事荀攸似乎早知道皇帝會有此一問,不緊不慢的答道:“朝廷以‘休息’為重,減輕賦役,是年初陛下於承明殿早已議定之事。如今正當節流減賦,以養民力,可先自公卿諸府署始,設立度支郎,以審用各府署財計。一二年後,再行之天下,如河東例。”

    “看來荀君也是這樣想的。”皇帝點了點頭,心裏這時已經明白了,他忽然說道:“既是如此,吏部也遣派諸郎,如度支例,分派朝廷公卿諸府署好了,年末也可據此考課,綜歸吏部評議功過。”

    皇帝這一下,終於得以將內朝的兩個機構在外朝建立分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他‘內朝管政,外朝管務’的製度設計理念。

    以尚書台為首的諸部尚書,按照皇帝最初對他們職權的劃分,無論是吏部還是刑部、度支部,都是針對的外朝公卿乃至地方郡國的職能部門。沿著這個軌跡發展下去,內朝並不專管具體的民事,隻麵向對官吏的控製與監管,而外朝則專門負責具體的事務,麵對的是社會治理的各個方麵。

    隨著皇帝一直以來的調整,外朝公卿逐漸恢複以往的實權,但內朝在失去了從公卿手上搶奪的權力之後,又獲得了牽製、乃至於淩駕外朝之上的權力。以後製度逐漸走向正軌,尚書台將失去擬詔的權力,成為純粹的政務機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