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台(1/3)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8318更新時間:2020-09-17 00:12:14

    “學士於禁中草詔,雖宸翰所揮,亦資檢討,謂之視草。”————————【翰林誌】

    賈詡並不關心這些奏疏寫的怎麽樣,他所關心的是第一個吃螃蟹的會是誰。剛才秘書郎們為此爭執的言語並未傳入賈詡耳中,但彼此之間的反應卻或多或少的早已在賈詡的意料之中,當他將陳琳擬好的奏疏轉呈給皇帝時候,皇帝簡單掃視了幾眼,點頭道:“嗯,大方得體,到底是文學之士,不用刪改一字。”

    又問擬詔的是誰,皇帝笑道:“是陳孔璋的手筆?我想也是,秘書監諸人俱有才學,但有這份功利心、渴望上進的,也就隻有他了。”

    陳琳本是袁紹幕僚,當初南皮城破,親附袁紹的謀臣文士都死了,唯獨他與應劭因為有一技之長被皇帝看重,這才僥幸偷生。存活不易,陳琳隻能盡心的去討好、揣摩皇帝,就如同上次的《平羌碑》,正是陳琳絞盡腦汁,熬了好幾個夜晚才寫出來的大作。在短短的時間裏,陳琳從一個袁氏舊臣,一躍而成為皇帝的文學待詔,善寫文章這一最大的長處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如今陳琳倒也看明白了,隻有心甘情願的去做皇帝的口舌,不但性命無虞,便是功名利祿也會接踵而至。他經曆過生死險阻,身份不純,所以時時刻刻都保留著一顆憂讒畏譏之心,其他人則不然,即便因為性格保守而錯失了這一次機會,隻要身名家世仍在,就還會有更多機會等著他們。

    “有的人心有顧慮,不敢動筆,有的人不屑於此道,務求穩慎,擔心過譽則毀。彼此推脫起來,倒是隻有陳琳看得明白、做的利落。”賈詡難得誇獎了一個外人。

    “今天先是投石問路,秘書監文學之士雖多,但也不是所有人能為你參讚擬撰。這個陳琳倒是可以,聽你的語氣,想必你也是看中了他的隨機應變。”皇帝將粗略看了一遍的奏疏遞還給賈詡,說道:“將其拿去給符節台用印,盡快發給徐晃。”

    “謹諾。”賈詡雙手接過奏疏,口中應道:“陳琳不論文辭,才學,具有所長,然則其曾為袁氏門下,秉筆擬詔,就怕會引起非議。”

    皇帝聞言,長長的舒了口氣,緩言道:“犯不著擔心這些,我用人從不看出身,隻看他值得不值得我花心思去用。”

    這話聽起來像是在說成分不好的陳琳,其實是在借此寬慰賈詡的心,因為跟陳琳比起來,賈詡曾依附董卓,參預機密,同樣會引起非議。

    賈詡與皇帝心照不宣,同時也是放下心來,手持陳琳草擬的詔書,奉皇帝的吩咐趕入宮中,請來了符節令祖弼。

    “此乃國家定詔,事情經濟,需速下揚州鎮南將軍處,還請祖令出印璽一用。”賈詡客氣的說道。

    祖弼狐疑的看了眼那份奏疏,又用懷疑的目光看了看賈詡,似乎在猜想對方假傳詔命的可能性。末了,他才緩緩開口道:“詔書需用尺一之牘,寫在縑帛素紙上的‘詔書’,並非正統。若要蓋印下發州郡,恕我不能從命。”

    “僅是未用尺一之故麽?”賈詡麵色不改,好整以暇的問道。

    祖弼猶疑了一瞬,答道:“賈公既然說是陛下已經對此過目、允準,在下自無異議,隻是形製仍要照規矩來。”

    賈詡拊掌道:“如此便好,空白的尺一牘已經派人去尚書台索取了,還請祖令留待片刻。”說著便喚人前往尚書台索要尺一牘。

    根據漢製,朝廷詔書大都是寫在一根長一尺一寸的詔板上的,故天子之詔書便有‘尺一’之稱。盡管現在經過研究改進的新式造紙術已經大大減少了造紙成本、提高了紙張質量,上至朝廷官署,下至地方州郡官府都已開始用紙來撰寫公文,民間也由太學、國子監開始,紙張傳入高門甲第,甚至是尋常商賈之家。紙張的推行極大的擠占了縑帛、簡牘的使用空間,盡管如此,在某些特殊的領域,簡牘、縑帛仍舊還在投入使用,比如朝廷正式下發的詔書,依然是采取的尺一詔的傳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