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九十四回 金秋稻香(1/4)

作者:萬載老三字數:9898更新時間:2019-12-30 16:32:54

    光熙元年,九月初五,巳時,晴,東泥灣鄉,河三裏村。

    

    金秋時節,驕陽如虎,卻虎不過百姓們心情的火熱。羅河兩岸,稻浪滾滾,金黃的稻穗映襯著穿梭其間的張張笑臉。樂島第一個收獲的季節,華興府軍民全麵投入秋收,就連勞力有限的學生們,也被放了農假,雀躍的參與其鄭雖是背井離鄉,雖是偏居海島,華興府百姓們依舊滿懷興奮,用一把把鐮刀的上下翻飛,來迎接他們在樂島的第一場豐收,來迎接他們在未來的豐衣足食。

    

    羅河東岸的東泥灣鄉,大半年前還是淺湖沼澤,而今已是滿目金黃。得益於年初造田時,紀某人曾數日在此搬土鍛煉,東泥灣造田重點工程由是自動升格為華興府的頭號形象工程。就像人類曆史長河中所有的形象工程一樣,造田之上興起的東泥灣鄉,就此享受到了華興府能給的最佳待遇。

    

    最具代表性的一點,便是東泥灣鄉那位名為牛鐵的鄉正,正是地道的雄鷹寨老人,曾是血旗軍中資格最老的首批功曹史之一,堪稱樂島所有鄉正中來頭最夯實的一位,若非華興府目前尚未設立縣級機構,人家是怎麽也不會混在鄉鎮裏的。須知與他同期的陳齊,已在參軍署政部高居主管思想政治與教導史事務的六品導曹從事,兼政部召集人。

    

    作為血旗老兵複員從政的一麵大旗,加之處於東泥灣鄉這個形象工程所在,牛鐵可沒少往自家碗裏扒菜,沒辦法,上行下效,紀某人帶出來的人大都這德性。於是,第一架大型水車,第一批先進農具,第一擔正式推廣的地龍肥,以及人均最多的耕牛,最好的占城稻種,都成了東泥灣鄉的囊中之物。

    

    尤其在農業技術方麵,華興府的種田能手,太行老區的優秀田農,都沒少被納入東泥灣鄉傳授經驗,便是大忙人紀澤,也數被牛鐵厚顏截來現場指導。而這指導多了,多少也有些效果,一些後世人盡皆知的農業技巧與生產方式得以提前問世,尤其是百多年後才會出現的稻田排水技術,簡單易行卻立竿見影。由是,東泥灣鄉的性質再度提升,成了華興府農業先進技術的重要推廣試點。

    

    有著諸多外力協助,東泥灣百姓更不含糊,他們在牛鐵帶頭下,以不亞於農業學大寨的精神,辛勤勞作,深耕細作,並借著水道育秧移栽多出的時間差,愣是趕在春播節氣的最後一,保質保量完成了東泥灣造田與全麵栽種,之後的澆灌排水、除蟲除草、抗風抗災、田間管理同樣盡心盡力。

    

    如今,他們的付出終於收獲了豐厚的回報,根據已收田地的結果,本季畝產至少九鬥,距離紀某人兩年前桃園吹噓中的一石僅餘毫厘之差,預計整個東泥灣今秋將能為華興府貢獻五萬石稻米。

    

    推至整個華興府,雖然比不上東泥灣,但海外四島包括開發最晚的琉球在內,普遍畝產也在六鬥之上,不出意外,今秋海外四島大約三百多萬畝的田地,糧食收成總計能達二百萬石以上,省著點,都夠海外百姓勉強撐上一年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