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章 賦詩勸學(1/5)

作者:蔣勝男字數:19212更新時間:2021-04-19 22:17:56

    趙恒已經在水閣中,正看著周懷政烹茶,見眾人來了,就招呼眾人坐下。

    呂蒙正看著手中的茶盞,見茶湯上一層碧色煙樹山水,漸漸蘊入茶中,不由讚道:“懷政這茶的手藝越發好了,這茶,水好、景也好。”

    周懷政欠身行禮:“多謝老相公誇獎。”

    趙恒笑道:“既品了朕的茶,便替朕想想。昨日皇後帶著玄佑來見朕,說玄佑過了年已經七歲,該發蒙了。朕想著這是大事,因此想請教老相公?”

    呂端笑嗬嗬地:“這是好事,大家都商議一下?”

    眾人俱是人精,聽著皇帝隻字不提太子之事,但卻又鄭重其事的為皇子請太傅,顯是看重之意。等諸人走了,皇帝又留下呂端,歎道:“想當年先皇也曾對朕說,他先是有意於楚王,後來又定了許王。此後,過了好幾年,才擇定了朕,又冷眼觀察了好幾年,甚至有時故意冷落朕,考驗朕,最終,才把這皇儲之位交付於朕。這固然是為社稷,選定可托付天下之人,也是為了愛護於朕,免遭楚王、許王之厄。如今,朕膝下隻有這一個兒子,既嫡且長,立不立太子,結果都是一樣。但若早定儲君,其身邊會多一群利害相關的人,倘有小人覬覦,引上邪道,反而不好。便如當年唐太宗的太子承乾,早在幼年就立為太子,之後便有無數投機之人,圍在他的身邊,用種種邪門歪道,投其所好,終於將他引上邪路,以致於誤了一生。”

    呂端聽了,明白皇帝的意思,就道:“官家說的是正理,老臣自當為官家平息議論。”

    但皇帝沒說出來,以及大家心照不宣的心思,還是皇帝如今還年輕,皇子還小,將來的變數太大。正如皇帝說的,如果將來沒有變數,這是皇帝唯一的兒子,既嫡且長,於皇子來說,並沒有值得一定要去爭取的。但如若將來有了變化,這一個太子名份在,反而麻煩。

    次日便下旨,封皇次子玄佑為信國公,擇良師為信國公啟蒙教學。

    皇後郭氏接旨謝恩後,站了起來,長長地籲了一口氣。

    侍女燕兒恨恨地道:“聖人,此事必是翠華殿做祟!”

    郭熙知道她說的是劉娥,歎了一口氣:“此事是我思慮不周了,沒能把那些老臣們說動。官家的性子我知道,像老太師呂蒙正、參知政事寇準這樣有份量的人,若是肯為我兒說話,說不定當朝便把事情定了下來。若是猶豫得片刻,回了後宮被枕頭風一吹,事情便難辦了。”

    燕兒頓足道:“偏是這些人老奸臣滑,斷不肯給人個準信兒。”

    郭熙冷笑:“這些人若是一問便準,也做不到今日的地位來。”她麵上不顯,心裏已經是氣得顫抖。卻隻能一次又一次地對自己說,以後日子長著呢!玄佑如今是嫡長子,隻要我細心教養,將來必是眾望所歸。她便是作祟得一時,哪能次次得逞。

    過了足足半個時辰,郭熙平複下心情來,才有心籌劃後續之事。

    王欽若謀求參知政事一職的努力受到了挫折,雖然他在三司任上成績顯著,但要讓他入內閣的事,還是被其他閣臣們集體反對了。

    劉娥聽到消息的時候,是王欽若決定接下來集中精力去修書了,而且還要把原定的那本《曆代君臣事跡》改名叫《冊府元龜》,要擴大內容,不隻是修一些鏡鑒,實要做成一本前無古人的大書。

    所謂“冊府”便是帝王藏書的地方,“元龜”是大龜,古時用以占卜國家大事。將曆代君臣事跡,自上古至於五代,按照人物階層身份,分門別類,先後排列,“為將來典法,使開卷者動有資益”。

    陳大車說:“我聽說他們雄心勃勃得很,要修一千卷呢。”

    楊媛搖頭:“聽說這王欽若頗有才幹,不想大好年華不去做事,倒去修這書,這要修到哪年哪月,可不是糊塗了。”

    陳大車反駁道:“修史製書,是流芳千古的事,最有意義不過了,怎麽是糊塗了。”

    劉娥遷宮之後,也曾請陳大車搬來,但陳大車卻拒絕了,說雖然新宮殿更氣派,但舊宮院離膳房更近,離書閣更近。

    劉娥曾經為此疑惑過:“離書閣更近也罷了,離膳房更近,卻是為何?”各宮妃都有小廚房,有什麽愛吃的隻管自己宮裏做便罷了。

    陳大車卻道:“小廚房有廚房的好,但膳房種類更多,食材更多,可探究的更多。”

    劉娥想起趙恒說過的一事,令他耿耿於懷。劉娥進宮的時候,梧桐院一應都是皇帝安排好的。但沒想到,陳大車進宮不到半個月,就挖出膳房做蜀菜最好的廚子,更有一應吃的玩的,皇帝原自以為已經給梧桐院安排了最好的,結果俱都讓陳大車給比下去了。害得他不得不去陳大車處用了若幹條件,才將她那廚子與擺件給換走了。

    想到這裏,不由笑了,道:“阿媛說得對,大車說得也對。王欽若有才幹,是該去做事的。官家曾經提想讓他入內閣參知政事,可惜宰相們不肯。他心裏清楚,若是隻做事,做得再好,恐怕也僅止於此了。”

    陳大車搖頭:“可惜啊。大宋一統,地無分南北,均是我大宋臣民。可朝堂上的袞袞諸公,為天下望,卻劃地為牢,執著成見,排斥南方人,真是枉負了我當年對他們的敬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