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章 賦詩勸學(2/5)

作者:蔣勝男字數:19212更新時間:2021-04-19 22:17:56

    劉娥道:“知見為障,成見如山。人之所以有成見,是因為成見讓他們覺得安全,可以明白地區分敵友,可以迅速地決定進退。世界上許多的規則都是人訂的,而願意去製訂或者遵守的人,隻不過是覺得這樣更方便而已。所以,有能力的人是可以改變規則的。便如這王欽若所做的一樣。北邊的大臣們占據了名份大義,他想改變仕途命運,隻能以修史而揚名,這《冊府元龜》修好了,固然是有利於天下的讀書人。可這以史為鑒,名份大義的解釋出自他的手中,他的名望自然就起來了……”

    陳大車聽了這話,頓時明白,道:“正是,等書修好之日,自然就是他入閣拜相之時。”

    楊媛沒聽懂,隻急道:“朝堂上的事,與咱們何幹,姐姐盡說些不相幹的事做什麽。”

    劉娥笑道:“那媛妹要我說什麽?”

    楊媛:“姐姐什麽時候封妃啊,我就不信,姐姐會永遠居於這九嬪的位份。”

    劉娥與陳大車相視一笑。

    陳大車道:“有唐一代近三百年,科舉取士不過六千多人,可僅先帝在位二十一年,科舉取士就逾萬人,何曾不是侵占朝堂大臣們蔭封故舊的利益。可此事於天下有重大貢獻,自然得到士子們的擁戴。”

    趙恒走了進來,正好聽到最後一句話,哈哈大笑:“哦,朕一進來,就聽到你們在奉承朕,可是知道朕要過來,故意說給朕聽的。”

    陳大車白了他一眼:“我正與劉姐姐閑聊,誰知道你來了。我要說官家好話,也當麵說,何必背後說。”

    趙恒就道:“那你說說看,士子們為何擁戴?”

    陳大車道:“那自然是有好處啊。一登龍門身價百倍。車馬任坐,華堂任住,良田憑得,高門爭著嫁女,這世間有什麽能比讀書做官更劃算呢!”

    趙恒聽了這話,忽然怔住了,眾人也不解,就看他呆立了好一會兒,擊掌叫好:“你這話說得好,朕要寫下來。”他說著就疾步到了書案邊,奮筆疾書。

    “富家不用買糧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誌,五經常向窗前讀。”雪白的澄心堂紙,飛墨走筆,濃濃地落在最後一個“讀”字的最後一點上,趙恒提起筆,端詳了一下,笑問身邊的劉娥:“朕這首《勸學篇》如何?”

    劉娥念了一遍,笑吟吟地道:“大白話大俗話,卻是非天子不能言此的大老實話。”

    趙恒大笑擲筆道:“不錯,朕這是寫給不讀書的人看的,正是要這樣的大白話,大俗話。要讓不讀書的人,聽了這樣的大白話,大俗話,覺得讀書是件好事,大大的好事。人人都要爭著去讀書,這樣,天下才會有更多的讀書人來為朕所用。”

    劉娥微笑,她可以預見到郭熙看到這樣的詩篇,會說什麽樣的話。這樣的大白話大俗話,恐怕會令皇後娘娘在嗔目結舌之餘,言不由衷地說上一番自承愚昧不能解聖意高遠的雅話。

    官話套話雅話,且讓朝堂上夫子們說去罷,獨有天子,才敢說這大白話大俗話,也是大實在話。昔年漢高祖劉邦下“求賢詔”:“今吾以天之靈,與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為一家,欲其長久,世世奉宗廟亡絕也。賢人己與我共平之矣,而不與吾共安利之,可乎?賢士大夫有肯從我遊者,吾能尊顯之。”準南王作招隱詩“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唐太宗說:“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

    這其中種種,皆是一理。當今天子今日這首“勸學篇”,便是將天下人心中所有種種所欲,一網打盡地端上來,叫天下人都入了這彀中,除此也無處可去了。

    新政已經推行一年多了,果然大見成效。趙恒心中滿意,便有心將科舉再行擴大,朝中裁減那些陳年的蔭封官,便為的是讓出位置來,讓天下的有才之士通過科場比試取而代之。中原百年戰亂,因此重武輕文,國家百廢待興,自然是誘使更多的人來投入科舉之中。也隻有實實在在的好處擺在眼前,天下人才會投入此彀中。

    轉眼間,趙恒登基已經有五個年頭了。這五年來,蜀中的動亂早已經平定,遼國數次小規模地侵擾邊境,也都被打退,四海升平之餘,趙恒下旨各地開渠治河,免賦稅開荒田,收集各地農桑秘方由戶部頒行天下。此時秋收已過,各地均傳來佳音,今年稻粟桑麻茶豆等都獲得了遠勝以往的大豐收。更又喜今年開科取士,取中的王曾李迪等人,文章才華,又遠勝前幾年的舉子。因此趙恒也甚是高興,接受了百官建議,下旨今年的重陽節,與文武眾臣,皇室宗親,在瓊林苑舉行盛宴,普天同慶,與民同樂。

    整個大宴,內宮之中便是由皇後郭氏主持。郭熙自一個月起,便早早地開始準備了,安排歌舞酒宴、雜耍百戲、所有的服製、慶賀禮儀等等,固然令得她忙得暈頭轉向。可是在她的心裏,這一個重陽節,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

    雖然趙恒通過水閣品茗,通過呂蒙正對群臣暗示不急著立太子的心思,但是郭熙卻不是這麽想的,尤其是在聽到玉宸殿的楊媛已經懷孕的消息時,她更是興起了強烈的危機意識。這種危機甚至勝過了她對劉娥的嫉妒之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