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四十一章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2/4)

作者:YTT桃桃字數:10404更新時間:2020-06-15 22:31:48

    建議每級衙門都要設立“查疫官”,大災時查疫,平時檢查街麵衛生、汙水處理等。

    宋福生文中寫道:市上多糞穢,故痢疾瘟疫,相繼不絕,難不成隻能唯靜止簡出?

    不出門,躲起來就能解決嗎?

    他還是那個觀點,非得等傳染病來了才防治嗎?要從根本上嚴加管製才能降低。

    另外,他還建議有醫療指導和醫療投入。

    要由權威人士寫本指導手冊,每級官員手中都要有這個。

    那是一方父母官啊,所有的老百姓甭管發生什麽事都指望他們。

    可我們要承認,先不這個官員有沒有能力,每個人都會有知識盲區,他又不是學這個的。

    醫療投入,顧名思義,一方麵是巡診醫療隊,每個地域的大夫能不能做到疫情爆發時被集中起來?當普通民眾在後退時,這些人要逆行而上。

    另一方麵,宋福生建議朝廷是不是要有瘟疫藥的專款。

    地方上的倉場衙,平日裏有存儲過這些疫情會用到的藥物嗎?啥也不準備,到時不麻爪?

    而且朝廷的這種專款,還起到安撫人心的作用。百姓對被隔離起來也不會那麽抗拒。

    這份“恩寵”,會讓百姓們覺得沒有被朝廷拋棄。救治的不止是他們的身,還有他們的心,人心。

    尤其是那些真正的窮困百姓,窮人病都不病不起,朝廷準備出這些藥,當他們被隔離起來,才會放心的與病魔作鬥爭。

    宋福生寫到這裏停筆,心想:專款這事兒,朝廷在打仗,耗費老大了,估計實在是夠嗆能湊出銀錢平日裏就存些藥。

    他怕朝廷做不到,還給出主意。

    他認為一方有難要八方支援啊,什麽時候需要眾誌成城,這種時候就是需要獻愛心的時候。

    要發動民眾,別瞧民眾,遇到大災,官府財力不足,民間的財源收入尤為重要,尤其是民眾裏的商人。

    隻施粥,形不成規模,吃大戶那有啥意思?危難之時,救命的是藥,不是災難之後喝的粥。

    所以何不如由各級官府牽頭,各級地方父母官出麵號召萬眾一心,每一個有能力的大戶都要責無旁貸。

    捐助者們如果捐的足夠多,朝廷完全可以給這些人立官方青石牌坊。

    宋福生尋思:古代人愛整這沒用的,稀罕美名,有的人為了一世美名恨不得能豁出去命,那就給建,立牌坊,石頭能花幾個錢。

    上麵就寫著哪年發生了什麽大災,下述這些人名曾捐助多少銀兩,用這捐助的銀兩買了多少藥,救助了多少人。

    這變相的更是一種傳承,也給後代人看看,學學,要形成這種風氣。

    宋福生寫完疫情論題的策論後,他又寫關於難民處置。

    這回他又拿自己事兒,他就是曾經的一份子。

    設身處地先肯定了官府許多安置難民的措施,比方有防疫,入城檢查,這一路,都安排的能讓他們討到飯食,很心安。

    但是。

    按理,宋福生是白拿過救濟糧的,他不應該這麽寫。

    但是,他仍舊建議,官府不能白白的發救濟糧,容易造成出現更多流民的現象。

    且給出主意,可以發救濟糧,不過要讓領糧的逃荒者付出勞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