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腦袋有問題吧(2/2)

作者:大國雄起字數:4694更新時間:2019-12-29 19:00:36

    回到哈市這邊以後,李忠信想了想,拿出來一張磁卡電話的磁卡,找到了一個磁卡電話,把電話打給了封半山。

    李忠信告訴封半山,他現在在斯大林公園這邊,讓封半山開車過來到江畔餐廳來接他。

    哈市的江畔餐廳正對著鬆花江的兩處三角廊簷頂上,都有船的象征——舵。

    三角廊簷最外側的兩塊木板,象征著船槳;三角廊簷裏的斜對的木板,象征著船板。兩個舵,都正對著船頭,象征著兩艘在鬆花江裏乘風破浪前進的船。

    餐廳正門入口的大三角簷板頂,嵌著木板,上麵有桅杆狀木柱,從斜對著的角度看,正是揚起的風帆。

    餐廳外麵紅頂、黃牆、綠瓦、白柱,外廊柱子上有獨特的雕花,窗子上格子方塊的玻璃增加了房間的亮度。

    作為俄羅斯古典的木結構建築,這裏的屋、亭、廊、榭渾然一體,銜接流暢自然,屋脊高低錯落,棱角分明,色彩奪目。最特別的是臨江一側室外長廊,木製廊柱,以白綠色為主,給人明快的田園風光感覺。這樣獨特的建築造型,在哈市乃至全國,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這個建築,曾經被老哈市人“攥”在手裏。

    在那個布匹、豆腐都要憑票供應的年代,最金貴的東西自然是豆油了,而占據油票頁麵的圖片就是江畔餐廳。

    隨著油票的流動,江畔餐廳輾轉在哈爾濱人的口袋裏、炊煙中,不光是油票,紙質掛曆、陶瓷臉盆、雜誌封皮、鏡子,甚至小小的手帕在這個時候都有江畔餐廳的圖案。

    江畔餐廳建築在鬆花江南岸,浪漫主義童話的建築風格給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別樣的風情。

    當年,幾乎所有的老哈爾濱人都有最少一張背景是江畔餐廳的照片;外地來的客人,除了在防洪紀念塔前留影,另外就是江邊的幾個俄式建築:江畔餐廳、公園餐廳和江上俱樂部。這個地方還是西餐廳、冷飲和快餐廳,這個時候的哈市人或者是遊客,在江邊玩累了,就到這裏喝點兒什麽。

    李忠信在後世的時候來過這裏,所以,對這個地方很有印象,這個江畔餐廳的牆上和櫃子上有一張1941年的照片:一名優雅的俄羅斯女子,坐在長廊裏,手頭卷起一本書,旁邊放著一杯咖啡,精致的錢包顯示出女子的富有。

    她側頭看著鬆花江水,似乎在深思。沒人知道她是在想念遠方的家鄉還是在思念心中的愛人。

    麵對門口的酒櫃上擺放著德國的巴揚風琴、三角琴(巴拉萊卡)、小提琴、多姆拉、曼陀林等,琴的上方是那張漂亮的俄羅斯女人的照片。

    而一旁的壁爐上,擺放著一對1880年法國燭台、一部老式的德國鍾表、1911年德國手搖計數器、1914年美國柯達照相機、一部20年代出品的美國柯達電影放映機等。二樓兩張長條桌子對擺,角落裏放置一部1908年的美國VICTOR留聲機,銅色的喇叭帶著歲月的斑駁。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