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科技文明(1/2)

作者:大國雄起字數:4764更新時間:2019-12-30 07:58:21

    李忠信在江畔餐廳當中,要了一杯下午茶,又點一個小份的西餐,便十分隨意地端詳起來那些個外國人留下來的老舊物件。

    這個時候到江畔餐廳喝下午茶的人很少,屋子裏麵很清靜,李忠信望著那些老物件,臉色逐漸壞了下來。

    李忠信越看越是覺得,那些個老舊的物件,代表著國外發達國家的科技不斷地進步,代表著世界不斷地進步,而中國則在那個時候停滯不前,所以,這個時候,李忠信感覺到內心有些小小的抑鬱。

    這樣說吧!李忠信一直就知道,中華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科技方麵,一直處於世界領先的水平。

    中華民族的科技活動有著悠久的曆史,曾經為人類發展作出過巨大的貢獻,在十六世紀中期以前一直處於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

    最早的時候,中國的甲骨文中就有有關日食的記載,這個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載。

    而在戰國時期,中國有了一本《考工記》的書籍,這部書籍當中準確地記載了六種不同成份的銅錫合金及其不同用途,可以這樣說,那個時候的發現是很牛逼的一種成績。

    在西漢時期,中國人發明了造紙術,中國科學家蔡倫又改進和提高了造紙技術,從而使造紙技術在中國迅速推廣開來,造紙術可以說是一想偉大的科技進程,改變了人文明的發展進度。

    可以這樣來講,紙的誕生是人類曆史上的一座重要的裏程碑,更是人類傳播史上的一次偉大的革命。

    在第一張紙出現以前,人類不是沒有嚐試過其他的傳播媒介,中國的簡、帛,埃及的紙莎草紙,歐洲的羊皮書卷,都曾在人類傳播技術史上占有過一席之地。

    但是,當紙張出現以後,它們又都很快的一一的退出了曆史的舞台,讓位於集萬千優勢於一身的紙張。

    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它們在帶給人類傳播和書寫的便利的同時又給人類帶來了更大的不便。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古代的中國,如果有人要寫一本書的話,就得把整個竹林砍倒才夠書寫材料之用,一本書需要一片竹林,那要是十本書的話,那得需要多少的竹林。

    這種書籍又怎麽能夠在人群當中傳開?

    那個時候,一個官員日常所要批閱的公文,每天至少也要55公斤的重量,可以說是把那些公文從地上搬到桌子上,然後再重複這些動作,每天都需要重複很多次。

    在歐洲也同樣,生產一本聖經需要300多張羊皮,正是因為這些個原因,這些東西無法擔負起記載文明和傳承文明的曆史重任。

    千百年來,人類背負著這一希望在文明與知識的黑暗中艱難的前行,直到紙張的橫空出世,這才算是把禁錮人類文明的枷鎖打碎,文明與知識的雪花在一夜之間飄落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還可以這樣來講,紙張和印刷術的發明為另一場偉大的革命--文藝複興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文藝複興普遍的表現是科學、文學、藝術的高漲,其目的是為了適應新興資產階級在文化上的利益和要求,使人類的知識能夠更快更好的發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