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兩千零九十八章關注點(1/2)

作者:大國雄起字數:4488更新時間:2020-09-01 19:15:10

    李忠信比任何人都清楚,香港一直在高速發展,在九十年代的時候,香港在世界範圍內影響很大,比如說,香港的音樂和電影在那時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不比美國那邊差多少,並且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香港對於世界金融方麵的影響較大。

    為什麽香港被稱之為四小龍,那是因為在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期間,亞洲四個發展迅速的經濟體分別是韓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因為他們發展的迅速,所以被世界上很多人稱之為亞洲四小龍。

    亞洲四小龍在1970年代之前以農業和輕工業為主導,1970-1990年代經濟發展高速。它們利用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吸引外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利用本地廉價而良好的勞動力優勢,適時調整經濟發展策略而發展迅速,成為亞洲繼日本後的發達國家和地區。

    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原因,香港無論是對英國那邊來說,還是對中國這邊來說,都是一個必爭之地,哪怕是九七年香港就回歸中國了,英國列強和一些不甘心的人也不想輕易放棄香港這塊大肥肉。

    李忠信對於已經確定下來回歸的香港並沒有什麽太多的想法,用不著他什麽,香港也能夠安全正常地回歸,帝國主義隻不過是紙老虎而已,不用他操什麽心,李忠信在這個時候,隻是有意介入一下香港那邊的股市。

    從曆史的角度來看,香港的股票市場在亞洲來說,已經算是曆史悠久了。

    李忠信看過很多資料,他心中清楚,香港的股票買賣,可以追溯至1860年,早期英國商人在香港成立合資公司,其股票轉讓以私人交易形式,透過中間人撮合。

    1891年,香港經紀協會正式成立,1914年協會正名為香港交易所。早期的買賣,大部分是在雪廠街街邊達成,經紀間互通消息,包括貨源多寡、價格多少等,然後經紀會坐著人力車去找投資者(有錢佬)洽談。

    當時的節奏很慢,成交不多,主要是英資公司如匯豐、置地、九倉、港燈、煤氣、電車、太古船塢、黃埔船塢及均益倉等。

    1949年中國解放後,上海交易所部分經紀轉移到香港,帶來了人才及資金。上市公司如會德豐亦遷移到香港上市,香港股票市場一度活躍起來。

    解放前怡和主要生意集中在長三角流域,解放後,投資在中國的貿易及紗廠生意血本無歸;幸好,在香港仍有不少投資:如置地及九倉等。

    經過休養生息後,1961年怡和控股在香港上市,發行90萬股,每股16元,當時超額認購56倍,開市價31.25元。

    1965年香港發生銀行擠提風潮,怡和股價跌破上市價,隻有12元。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香港交易所曾停市兩次,每次為期10天。

    那個時候,因為隻有賣出,沒有買入,不能達成任何成交。但銀行要求經紀在掛出賣盤時,要將賣出價盡量掛高些,銀行借著賣出價來估值,盡量減少“斬倉”的情況出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