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兩千零九十八章關注點(2/2)

作者:大國雄起字數:4488更新時間:2020-09-01 19:15:10

    六十年代香港上市股票隻有數十隻,經紀數目亦隻有幾十人,成交十分稀疏。

    到了七十年代,香港股票開始普及化,1969年12月遠東交易所成立;金銀交易所成立於1971年;九龍交易所於1972年。4所成立後增加了很多會員,亦增加市民的參與。

    那時候在香港開戶,當時最低消費約為1萬港元,買賣要向經紀的跑腿落單,這些跑腿用自己的資產擔保其客戶,然後才可透過經紀進行買賣。

    1969年地產漸漸從1967年暴動中複蘇過來。外來資金虎視眈眈,1969年終更有美國財團投得尖沙嘴喜來登酒店地皮,刺激地產市道,小股民亦恢複信心,股市被認為是容易套現的產品,暴動期間買賣樓宇很困難,為了保值,資金都湧入股市形成了一波香港的股市狂潮,使英國經紀行留意香港股市。

    1971年維高達及嘉惠父子率先到達香港,為外國基金買賣香港證券。整個七十年代,愈來愈多的英資經紀行來了香港,高峰時有十多家之眾。

    這個情況在八十年代中期起了很大變化,英國金融業在1986年經曆了大改革,容許外國銀行收購英國經紀行及金融機構。

    等到了八十年代後期,這十多家在香港有分行的英資經紀行,亦陸續被英、歐、美資的銀行或投資銀行所吞並。經過一連串收購後,九十年代本地的證券市場,漸漸由歐美的大銀行及投資銀行所壟斷,本地經紀數目由“四會”高峰時的近千名,逐步下降至當時少於400名,成交占有率亦由超過90%,下降至不足30%。

    1973年香港股市泡沫,整個六十年代是香港工業起飛時期。由1962年至1973年,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GDP撇除通脹後,每年以9.4%複式增長。

    1971年至1973年期間有很多新股上市,包括:長實、新世界地產、新鴻基地產等。上市以一元票麵價認購,上市後股價飆升20-30倍,令股民如癡如醉。那時的心態是寧買地產股,不買地產,前者雖然昂貴,卻很容易套現。

    恒指自1973年見頂後,輾轉下跌至1974年12月最低的150點,之後是一路上揚。

    1987年美國出現股災,香港股市亦受波及。當美國股市開始回落時,一部分較精明投機家便拋出所持有的期指,結果產生一個滾雪球效應,現貨市場承受不了沽售壓力,股價於是急促下滑。所以恒指在短短數天內,由3,968點跌至1,876點,總共下跌了52%。

    李忠信看到手中的資料顯示,進入九十年代以後,香港的恒生指數便開始走好一直穩健發展,從九零年的兩千七百多點,一路上漲到九四年的一萬多點,一直處於一種上升期,在九五年的時候,一直保持在九千點到一萬點左右。

    李忠信有著重生的記憶,通過以前看香港電影的什麽《大時代》等等,知道港股在九五年九六年的時候,一直處於一種上漲的趨勢,所以,這個時候,李忠信想要參與進香港股市一些。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