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一些事情(2/2)

作者:大國雄起字數:4358更新時間:2020-10-04 19:13:17

    國家從改革開放以後,對於教育十分重視,但是,像這種大山當中的貧困地區,還是無法照顧到的,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各種事情都是一樣。

    正是因為這樣的一種情況,國家在這個時候搞了希望工程,希望借助著希望工程能夠讓更多的貧困山區的孩子讀上書,能夠通過讀書改寫他們的命運。

    希望工程是由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於一九**年發起的以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兒童為目的的一項公益事業。

    其宗旨是建設希望小學,資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重返校園,改善農村辦學條件。

    說到希望工程,李忠信瞬間就能夠想起那雙大眼睛。在一九九一年的時候,七歲的蘇明娟是張灣小學的一年級學生,中國青年報攝影記者解海龍到金寨縣采訪拍攝希望工程,跑了十幾個村莊,最後來到張灣小學,找到了正在上課的蘇明娟,一雙特別能代表貧困山區孩子“渴望讀書的大眼睛”攝入他的鏡頭。

    這幅畫麵為一個手握鉛筆頭、兩隻直視前方對求知充滿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題為“我要上學”的照片發表後,很快被國內各大報紙雜誌爭相轉載,成為中國希望工程的宣傳標誌,蘇明娟的那雙渴望讀書的大眼睛也隨之成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和“大眼睛”一樣,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大鼻涕”和“小光頭”。

    這三個年輕人,就是希望工程三個標誌性照片的主人翁:“大眼睛”蘇明娟、“大鼻涕”胡善輝、“小光頭”張天義。他們以渴望上學的眼神和自身的經曆,喚起了全國人民捐資助學的熱潮。

    “大眼睛”蘇明娟是眾所周知的希望工程標誌性照片。但是,“大鼻涕”卻曾經差點取代“大眼睛”而成為希望工程的標誌性照片。

    “大鼻涕”是希望工程使用頻率最高的照片之一,所有的看到照片的人都會聯想到“大鼻涕”在聲嘶力竭地喊:“我要上學!”

    九二年的時候,著名攝影記者解海龍用鏡頭進行農村教育狀況調查時,透過窗戶紙看到孩子們正在讀“山、石、水、火”等字。“大鼻涕”讀得特別賣力,他皺著眉頭,流著鼻涕。

    “大鼻涕”的形象發表後很受喜愛,並差點取代“大眼睛”成為希望工程的標誌性照片,後來因為覺得女孩子更能夠感動人,才選了蘇明娟。那個時候希望工程開始大規模宣傳,“大鼻涕”、“大眼睛”和“小光頭”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忠信公司在希望工程成立以後,就開始對希望工程進行了大力支持,也算是希望工程當中最大的金主,隻不過李忠信還是覺得他們忠信公司做到的並不夠,他們需要拿出更多的錢來支持希望工程,他們應該更用心地來支持希望工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