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章 甘茲郡國(1/5)

作者:象持字數:35612更新時間:2019-05-06 15:43:57

    出了媯水郡再往北,就進入了甘茲郡國。

    大照聖朝施行的是郡國與郡共存共治的政體。郡國與郡的行政體製差別很大。這也是大照聖朝所施行的獨特的政治體製。

    隆武大帝從大郜聖朝奪得帝位,深知大郜聖朝政治體製的弊端。大郜聖朝見過之初,開國皇帝周偨待臣下寬厚大度,反而對皇室族親並不十分信任,因此建國之後,除了太子另當別論、尊榮無限之外,其他子嗣和皇室親貴並未得到充足的實在恩賞:最得寵的皇子被封為最尊貴的親王,留在中央朝廷擔任要職;其他皇子封為爵位次於親王的王,留在中央朝廷做閑散宗室,靠俸祿為生,並不參與國家政務;極少數幾個追隨周偨打下的皇室親貴封為爵位次於王的郡王,派往各郡國施政;親王、王、郡王都是世襲罔替。其他皇室旁支最多封得公爵的虛榮,並無實際的權力和恩賞;相反的,一些功勳卓著的文臣武將,卻獲封郡王,同樣派往各郡國施政,成為一國之君,也同樣世襲罔替。

    這種體製最初並無異樣,因為這些第一代異姓郡王都是跟隨開國皇帝周偨打下的忠臣良將,久經考驗、曆盡磨難而終於隨著皇帝得坐下,對皇帝的忠誠是無可置疑的。但是經過世代演化,三世之後的異姓郡王對後世皇帝的忠貞和擁護就慢慢衰微了。實際上,就連一些皇室親貴擔任郡王的郡國,對皇帝的忠貞也值得懷疑。一個最明顯的例證是,大郜聖朝統治的一百多年裏,郡國起兵造反的情況多次發生,其中就不乏皇室成員擔任郡王的郡國。到了大郜聖朝末代皇帝周端的時候,大郜聖朝已經過了一百二十多年,帝位已傳十一代,各郡國的郡王和皇帝的政治關係已經非常畸形變態,一是郡國朝貢給皇帝的東西越來越少,但郡國自有的財稅卻越來越多;二是皇帝權威日減、實力減弱,朝廷積貧積弱,皇帝的意圖很難在郡國得到完全貫徹,但郡王和郡國的實力卻越來越強,很多郡國自成體係,甚至擅自更改政治運轉體製,不少郡國的政治運行、治理模式與開國時候設定的體製模式已經大相徑庭;三是各郡國之間紛紛通婚,且有意避開與聖都裏的周氏皇室的通婚,結果,各郡國之間的聯係越來越緊密,但皇帝、皇室和中央朝廷卻漸被孤立。所以,即便不是隆武大帝篡奪皇位,這些異姓郡王早晚也都會篡奪皇位的。這一點在大郜聖朝幾乎是人盡皆知的事情。當時很多人都預測,異姓郡王要麽公推一位領袖合力推翻周氏皇帝,然後建立新朝;要麽下大亂,諸侯們相互爭奪,直接建立新的王朝,但總歸離不開武力,也免不了生靈塗炭。因此,當隆武大帝通過雪夜政變,和平奪得皇位的時候,很多人並不感到意外,也並沒有表示反對,相反,很多人為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和大範圍的殺戮而為下人感到很幸運,擁戴隆武大帝的人也很多。

    隆武大帝逄圖俐能夠奪得皇位並且能夠坐穩,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逄圖俐本人與異姓郡王息息相關。逄圖俐的遠祖是大郜聖朝開國皇帝最寵信的將領逄螣,建國之後,得封北陵郡王,北陵郡國就位於聖都的正北麵,毗鄰聖都,為各郡國之首。難能可貴的是,當其他異姓郡王心懷二心、造反此起彼伏的時候,曆代北陵郡王卻全都對皇帝忠心耿耿,對皇帝的朝貢按時足量,而且從不參與郡王造反之事,每次還都能盡心盡力地為皇帝平叛諸王造反協兵協餉。隨著皇帝實力日漸衰微,麵對郡王造反,皇帝已經越來越沒有實力來剿滅叛軍了,後來,皇帝索性直接請北陵郡王出麵剿叛,皇帝反倒負責協兵協餉。盡管如此,曆代北陵郡王卻從不居功自傲,每次打敗叛軍、奪回叛亂的郡國,都將郡國完全歸還皇帝,由皇帝寵信賜封其他人做郡王。這令皇帝十分感動。皇帝當然也投桃報李,將北陵郡國的疆域一再擴大。有一次,大郜聖朝的甘茲郡王起兵叛亂,逄圖俐的爺爺逄刹出兵剿滅了甘茲郡國,那次剿叛十分慘烈,北陵郡王逄刹損失極其慘重,因此皇帝特開恩典,特準北陵郡王指定一子做甘茲郡王,世襲罔替。於是,逄圖俐的爺爺逄刹指定逄圖俐的叔父承特恩做了甘茲郡王,逄圖俐的父親則作為北陵郡國的世子承襲了北陵郡王的王位。這樣,逄氏一族就有了兩位郡王。

    除此之外,隆武大帝的嶽丈常德是地處聖都西北方的象廷郡國的象廷郡王。

    到了逄圖俐這一代,情況就有些複雜。逄圖俐的父親生有三子,嫡長子為逄圖修,生下來就封了世子,等著承襲王位,而且逄圖修頗有世家貴族的風采,威武雄壯、儀表堂堂、雅量高致、膽識過人,承襲王位也算得上是眾望所歸;逄圖俐和弟弟逄圖攸是一母所生,但母親卻是良娣(1),是沒有繼承權、也絕無可能挑戰逄圖修的庶出子。由於無緣承襲王位,於是逄圖俐、逄圖攸兩人到聖都做起了南宮衛士,也就是皇帝的禁衛軍。由於逄氏家族的曆代忠貞,加上逄圖俐因出身庶出子的屈辱而激發出來的上進心,當然也是逄圖俐本人稟賦過人、生帝王雄才,經過二十年的南宮衛士生涯,一步一步做到了衛尉卿,統領皇帝的整個禁衛軍,逄圖俐竟然逐漸成了聖都朝廷裏隱隱然的領袖人物。逄氏家族的忠貞之名深入人心,逄圖俐又極善周旋,幾位皇帝絲毫未對逄圖俐起疑心。誰知,睿宗皇帝英年早逝,幼子周端繼位,世代忠謹的逄氏家族的逄圖俐竟然果斷發動雪夜政變,謀得皇位。逄圖俐建立大照之後,當時已承襲北陵郡王王位的逄圖修,以及逄圖俐的叔父老甘茲郡王,逄圖俐的嶽丈象廷郡王常德,立即上書表示效忠大照和新君逄圖俐,大照聖朝遂大局初定。

    一來由於大郜的帝氣早已衰微,諸異姓郡王早就不服大郜朝廷和周氏皇族的統轄,二來由於逄圖俐勇武異常、威望素著,諸郡王以及其他朝廷重臣對其傾心已久,因此大照立國之後,很快穩定下來。那些異姓郡王陸續表態效忠大照和逄圖俐,但逄圖俐深知異姓郡王之害,為了逄氏子孫後代的江山永固,於是下定決心變更政體,鏟除異姓郡王,遂聯合逄氏各王、逄氏近親宗室、嶽丈象廷郡王常德及常氏宗親,向那些異姓郡王毅然發起了削藩的攻勢,明確要求取消異姓郡王的郡王封號。其中有些弱勢郡王懼怕逄圖俐的龐大勢力,於是接受收編,主動放棄郡王的世襲封號,改稱侯,舉族遷到聖都,這些郡王雖然失去了郡國和王位,但也避免了被剿滅,隻是從郡王變成了大照聖朝中央朝廷的要員,同樣能夠安享尊榮;而多數郡王卻進行了激烈的反抗。隻是,這些郡王大多是世襲親貴出身,自長於郡王府的深宮婦人之手,坐享其成、垂拱而治尚可,反抗老謀深算、身經百戰的逄圖俐卻完全不是對手,因此,逄圖俐隻用了短短五年時間,就收服了所有異姓郡王,一舉清除了導致大郜聖朝政局動亂、皇權勢弱的政體痼疾。當然,這些郡王,有的是靠計謀和政治交換而收服的,有的則是通過激烈的武力剿滅的。那是血雨腥風的五年,也是英雄輩出、名臣輩出、名將輩出的五年。

    在收服那些異姓郡王之後,逄圖俐又對政體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

    一是精簡王爵的封號。取消了“王”這一級的封號,王爵除了太子之外,隻設“親王”“郡王”兩個爵位,其中“親王”是王爵中的最高爵位,原則上隻賜封皇帝自己的最受寵或最有功績的皇子,但是實際上,逄圖俐的皇子除了嫡長子逄稼被封為太子外,其餘三個兒子都沒有獲封親王,隻是稱為“皇子”。隻有逄圖攸,因為是逄圖俐一母所生的親弟弟,加之又是大照聖朝開國的第一元勳親貴,因此破例封為親王,居於中央朝廷,任太尉,是爵高位重的第一尊貴宗室。

    郡王則分為兩種,一種是跟隨逄圖俐打下的大郜聖朝時期就得封的郡王,例如北陵郡王逄圖修、老甘茲郡王、老象廷郡王等人,這些人依舊賜封郡王,封國就在原地,封號也絲毫不變。另一種是其他一些立有功勳的皇室,這些皇族郡王,被賜封到那些離聖都較近的被收服的原郡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