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百七十二章 信仰(2/2)

作者:夜深字數:4410更新時間:2020-10-24 17:42:17

    曾經在後世,甚至這個時代,西方哲學家、神學家甚至王公貴族們對中國人信仰理解一般都是以佛教徒、道教徒這些來判斷,其實這種判斷是絕對錯誤的。

    西方人的思維無法理解中國人的想法,當西方人見到中國人家裏供著佛像、三清像,在某些日子裏去寺院、道觀虔誠地上香許願的時候,往往會對這些中國人的信仰進行判斷。

    可實際上中國人信這些並不像是西方人那樣的狂信,西方人在接受一種信仰的時候往往會把信仰當成自己畢生的寄托,從而為之付出一切。但中國人卻不是如此,中國人表麵上信佛或者崇道,可實際上中國人的信仰是非常實際的,就算是信佛的中國人在路過田頭的土地廟時也會停下腳步拜上幾拜,而信道的中國人在見到化緣的和尚時同樣會雙手合十口稱一聲師傅,同時給予幫助。

    這些表現讓西方人很是不解,所以西方人就又產生了一個錯覺,那就是中國人也許是多信仰群體。可是這個答案同樣也是錯誤的,實際上中國人的信仰並非他們眼中看到的那麽簡單,而其實中國人是一種非常實際的群體,那就是抱著無論那種神佛都不能得罪,隻要對自己有利,自己的信仰隨時隨地都可以調整。

    比如信道的人在求子時會去求送子觀音保佑,而信佛的家庭在科考前會去孔廟拜上一拜以求心安,又或者無論信那種的普通人,在許多時候還會在家中供著祖宗牌位,凡事上三柱香求自己的老祖宗保佑等等。

    這些是西方人根本無法理解的,可恰恰又是真實存在的。之所以中國的老百姓會這樣擁有獨特的信仰方式,又能夠在各種不同的信仰中熟練地運用和轉移著,那是因為老百姓們在其千百年的生活中所造成的一種特殊文化。

    說白了,就是一個最樸素也最簡單的道理,老百姓奢望的不是別的,僅僅隻是讓他們吃飽穿暖而已。所以不同的信仰和轉變無不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這也是前麵說的中國老百姓是最好統治的群體,隻需要讓他們吃飽飯,不受凍,能夠安然地生活和繁衍,國家自然會穩定和持續發展。

    綜觀曆史,每個朝代隻所以最終改朝換代,除了外來的因素外最大的因素就是老百姓吃不飽飯。當這種情況產生,為了生存的老百姓就會揭竿而起,然後釀成席卷全國的起義和戰爭,從而導致朝代的更替。

    而現在,這個可能性已經極小,隨著大明的重興,再加上商貿的發達和大明對海外的進取,使國內的土地壓力大大減輕。再加上科技導致農業的不斷進步,還有新興高產農作物的大量推廣,也讓老百姓在生存的條件上大大進步。

    此外,之前提到的交通的變化也是如此,官道的暢通使加強了物品的流通,同樣也使國家政令能夠及時得到傳達。如果等到朱怡成的鐵路計劃順利完成後,那麽整個大明就會徹底變得和以前不同了,困擾千年帝皇的一大難題也會迎刃而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