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二十八章 此內閣非彼內閣(2/2)

作者:漢風雄烈字數:5464更新時間:2019-11-28 18:01:21

    趙構也有把翰林院當秘書處和侍從室的打算。

    “臣遵旨。”痛快的起草了一份詔書,這是給宗澤的。之前他還在河東,現在卻被趙構招入汴梁城,成為了內閣首輔大臣。

    因為還不是皇帝麽,趙構明裏暗裏都不好用丞相啊、平章政事之類的名頭,卻也是正好給他一改革官製的機會。

    不過這內閣與曆史上明朝的內閣製度還有不同,因為這奏折是先送到皇帝這裏,奏疏再慢悠悠的送入內閣的。等它們送到的時候,保不準皇帝已經先一步把奏折發給內閣諸大臣辦理了,如此就防置了內閣威脅皇權。

    明朝時候的內閣為什麽能架空皇帝啊?那就是因為他們不僅參與決策,還實際掌控了信息渠道,皇帝被操縱的風險自然就大大增加了。滿清入關後廢了票擬與批紅製度,在數十年是摸索之後改題本、奏本為奏折,奏折直接送到皇帝這兒,由皇帝親自拆閱並用朱筆批示,然後再交來人或通過驛站發回原奏人,叫其遵行,中間不必經過任何機構或個人轉手,專治皇權空前集中,達到了曆史巔峰,那可不是沒道理的。

    趙構現在就學韃子的樣。要求凡是國事,一律要先以奏折直送到他手上,然後奏疏再慢悠悠的走正規渠道上承通進銀台司。

    然後每個月還要兩邊核對一次,看看是不是有敢隱瞞奏折,堵塞言路的。

    這般皇帝的信息通道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暢通,在某種意義上,這就能很大程度上保持皇權,防止有權臣坐大。

    所以此內閣非彼內閣,那更是一個套著內閣之名的軍機處。

    所以,現在的宗澤接到這份手諭後,是他的頭大了才更對。

    一年大幾百萬貫的財富呢,這可是軍費上的好大一塊呢。被一刀切掉後,絕對能叫宗澤和軍方一些人痛徹心扉的同時,更頭大三圈。

    老大的窟窿,能彌補的上麽?

    燕王拿下了中原、淮南和齊魯,馬上那關西六路也會被收入囊中,怎麽著也要增置個二三十萬兵馬吧?這加在一塊可就有五十萬人了。

    不去想他們的武備和軍需耗費,也不去想他們的軍功田,更不去想主力與守備之分,隻去想一想他們的薪俸,照燕王軍現今的待遇,那每月就是百萬貫左右。

    等到天下一統了,那時候燕王手下的大軍沒有百萬也差不了多少吧?或者說更多的主力馬軍頂替了守備步軍,那每月軍餉便能高達二百萬貫,一年下來就是兩千四百萬貫。

    再算上人吃馬嚼和軍需耗費,還有對外廝殺,一年三千五百萬貫,不,是四千萬貫不會少吧?

    這筆錢財比起早前大宋養兵之耗費,自然是小兒輩的。軍功田在一定程度上真的為朝廷減少了不小的財賦壓力。可是官耗呢?要是照著燕王的算盤來改革,那冗官冗費兩弊端真的會遠甚先前。

    也不知道內閣裏的那些個人物們心裏打顫不打顫?

    燕王搞出的這個內閣,裏頭的幾位大臣怕是早被這些煩心事擔憂攪得夜間輾轉難眠,白晝如坐針氈。

    “再有,時進五月,馬上就要夏收,孤可容不得他們再爭執不下了。你去知會他們一聲,孤再給他們五天時間。”

    五天之內要是還定不下章程,他可就要逾期不候,先自己拍板了。

    “臣遵旨。”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