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三十九章 遺老遺少(1/2)

作者:漢風雄烈字數:5642更新時間:2019-12-07 08:09:01

    身為安撫使,張孝純出行自然不可能一個護衛隨從都不帶,即便他是輕車簡行,那馬前馬後也跟著十幾人呢。身邊的一名三十出頭精悍漢子,乃是諸城本地的都頭,放到明清時候就相當於捕頭了,亦是張孝純此行之向導。聽到張孝純的感慨,點頭附和道:“相公明見。如今諸城的官府與往日裏真有大不同了。雖然條條框框的都有束縛,但新法試行,都知道上頭有大人物在盯著呢,便就沒人敢擅自伸手了。大官小吏做事到算公允,百姓們自然就信服了。”

    “就像這山裏的梯田,開辟後五年免稅,五年半稅。百姓們見有利可圖,自家家都賣力。”

    “可要放到先前,辛苦辟田種地,投入不小不說,一年辛苦所得繳納田稅後且剩不下三口吃食,得不償失,自然就無人賣著力氣了。”

    梯田開辟可是要費很大的力氣的,想要梯田成事,其上頭更要修建蓄水池,耗費也是不小。

    不然就隻能看天吃飯,他們這兒到底可不比多雨的南方,要是看天吃飯,一年勞累到頭也收不了幾粒糧食(梯田),繳納田稅後更剩不下幾個。

    且手中要多了梯田之後,還難保不會被官府抬高戶籍,甭管那是旱田還是水田,不說把你從四等抬入三等,就是從五等抬入四等,那也要多納不少稅。

    做得多投入巨大卻得的稀少,甚至都沒有落下的,老百姓自然不願意幹了。

    可現在呢?

    百姓開辟梯田不僅有賦稅上的減免,甚至還有錢糧上的直接獎勵,雖然不是很多,可這是個態度。

    而且官府不僅獎勵錢糧,以嘉獎百姓開荒種地,更給以貸款扶住百姓修築蓄水池,這都是真正的大好事大實事。

    百姓們是最現實不過的,見到有利可圖,可不就豁出力氣了?對於廣大農民而言,力氣算什麽啊?他們最不珍貴的就是一身力氣。

    “俺雖沒讀過書,卻也出身胥吏之家。怎的看不出先前的世道已經爛到底了?凡是做官做吏的,就無有不貪的。那中原之地不說,就在這密州,山嶺密林之中多的是那沒得活路的百姓聚眾為寇。朝廷不給百姓一活路,那百姓可不就隻能自己起來乞活?”向導已經很適應新法的新規矩了,換做早前,他早一口一個泥腿子的來稱呼老百姓了。可是現在卻是一口一個“百姓”。

    “這新法真比先前強了不少,雖然賦稅也看似不少,但稅賦歸於公署,少了稅吏催逼,至少能叫百姓們都喘口氣,都能看到活路,看到希望。”

    張孝純的臉色無有波動,他能說什麽呢?隻能感慨過去的好時光真的就已經過去了。

    事實就擺在麵前,他還真不能對向導說出反駁的話來。

    雖然新皇才剛剛登基,可試點縣卻已經運轉了有半年時間,夏秋兩稅都已經收取了,新法究竟可不可行,一目了然。

    雖然一縣之地猛地多出了近乎十倍的官吏來,但隨著地方上是賦稅通通歸入公署,百姓們明麵上繳納的賦稅都算是過去正稅的兩倍還多了,可少了稅吏的催逼和壓榨,那百姓們的實際收入卻反比先前更多。

    鄉鎮公署下都設有糧站,各村落的百姓們根據不同的日期自己拉著糧食送去糧站交稅。

    對於21世紀的人來說,如此法子絕對是麻煩的很,可對於趙宋的廣大百姓言,這可是難得的善政。

    想想之前的‘支移’!

    第一、二等戶三百裏,第三、四等戶二百裏,第五等戶一百裏。

    眼下的糧站,已然可算是‘足不出戶’了。

    一行人抵到那小村落,第一時間便被恭敬的送入保長的家中,後者得到消息後也第一時間的迎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