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168章,十九世紀的攝影作品(2/2)

作者:齊東野老字數:4524更新時間:2023-01-08 13:46:26

    沈瑜知道這幅作品有價值,就問道:“照片的價格是多少?”

    馬尾辮兒答道:“2萬美刀。”

    沈瑜皺眉:“這個價格有太高了。而且——”他指著相片說道:“保存的並不好。”

    馬尾辮一副你不懂的表情:“這是多蘿西婭.蘭格的代表作,經常會出現在評論文章中。

    許多評論家說過,這張照片代表了1936年。佛羅倫薩.歐文斯.湯普森評論,這張臉很好地反映了大蕭條時代,這張作品是當時剛接受培訓的蘭格,在1936年2月訪問米國加州一個塵土飛揚的豌豆采摘營地時抓拍了這張照片,她同時也抓拍下了一個的民族麵臨危急時刻的應變能力。”

    他仿佛為了佐證自己的話語,對沈瑜說:“您稍等一下。”

    他從剛才擺放照片的位置上找出一份資料,顯示給沈瑜看,同時說道:“這是作品的收藏證明,這份資料裏有作者本人發表的一段話,是對於這幅作品的回憶。”

    沈瑜仔細看了這份文字:“……我看到並接近了饑餓絕望的母親。我不記得我是如何向她解釋我的相機的存在的,但我記得她沒有問我任何問題。我進行了五次曝光,從同一個方向越來越近。我沒有問她的名字或她的曆史。她告訴我,她32歲。她說他們一直靠周圍地裏的冷凍蔬菜和孩子們殺死的鳥為生。她剛剛賣掉汽車輪胎去買食物。她在那個傾斜的帳篷裏,她的孩子們圍著她,似乎知道我的照片可能會幫助她,所以她幫助了我。這是一種平等互利。這裏的豌豆已經凍僵了,沒有人能找到工作。我沒有接近其他被困豌豆采摘者的帳篷和避難所。這是沒有必要的;我知道我已經記錄了我任務的精髓——多蘿西婭·蘭格。”

    沈瑜看過這篇資料,明白這位攤主是對作品做過研究的。

    他看到這幅攝影作品在地圖上顯示的光點很亮,就知道其潛在價值很高,於是開始和攤主講價,最終,用1.5萬美刀買下來這幅攝影作品。

    他沒有急著交易,而是指著另一幅作品說道:“我還想看一看那張有船的照片。”

    這張照片放的位置比較偏遠,馬尾辮確認了幾遍,才將這張作品搬了出來。

    這張作品尺寸要大一些,雖然有一個外框,但作品保存的並不好,已經有些地方已經變色模糊。

    這張照片拍攝的是一個港口,港口停泊了幾艘船,有一艘船正在緩緩離港。

    沈瑜邊看邊問:“老板,這是什麽時候的相片?是誰的作品?”

    攤主說道:“這是19世紀高盧國的攝影師,古斯塔夫·勒·格雷的作品,標題是離港的船隻。照片尺寸是31厘米x 40.5厘米,加外框後尺寸是43.5厘米x 62.7厘米。”

    沈瑜問道:“這張作品的價格是多少?”

    馬尾辮說道:“3萬美刀。”

    沈瑜搖了搖頭:“這價格太貴了。我無法判斷這幅畫是否真的是原版作品。”

    馬尾辮說道:“很容易分辨。這張照片這是1856-1857的原板。使用的是以玻璃為底版的火棉膠濕版工藝,這是在19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之間,攝影技術的特點。”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