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202章,豐富的收藏,南宋官窯(2/2)

作者:齊東野老字數:4294更新時間:2023-01-28 14:47:13

    沈瑜參考自己知道的幾個類似瓷器拍賣價格,給蓋盒估價是20萬~25萬美刀。

    他把蓋盒列為備選,繼續挑選。

    接著,他又找到了一件十棱葵瓣洗。

    這時,阿爾傑抬起頭,看向沈瑜,觀察他的舉動。

    沈瑜沒有在意,或者說顧不得考慮其他因素。洗呈十瓣葵口形,侈口,淺壁,底略凹,有支釘痕跡六個。通體滿施青釉,釉色勻潤,釉表開細密紋片,口緣釉薄處呈褐色。直徑:13.2厘米。

    他判斷,這是南宋官窯葵瓣洗。

    官窯洗精美絕倫,充份體現了南宋禦瓷的輝煌成就。

    沈瑜正要給葵花喜估價,就聽阿爾傑問道:“沈先生,您喜歡這件瓷器嗎?”

    沈瑜穩穩的的放下瓷器,然後,轉頭看去。

    阿爾傑已經站起來,緩步走到陳列櫃近前,“您判斷這件瓷器是什麽時候製造的?”

    沈瑜沉吟片刻,終究選擇實話實說:“這件瓷器為南宋宮廷燒造的官窯瓷器,承襲了北宋宮廷的審美趣味。它們深受曆代藏家推崇,對後世的禦瓷燒造影響深遠,時至清代仍方興未艾。”

    阿爾傑說:“我一直搞不清楚。前後兩個時期的官窯之間的關係。你能幫我解惑嗎?”

    沈瑜知道他問的是什麽,總覺得這人是在明知故問。他理清思路,說道:“論及北宋美學,影響力之大首推宋徽宗。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的收藏、藝術和美學造詣。他曾命人為其古董珍藏刊印圖錄,更諭令製成各式宮室廟宇用器,堪稱華國藝術史上的豐功偉績。要探討官窯瓷器,徽宗與南宋宮廷藝術之間的淵源亦不容勿視,因為徽宗朝中用器的典雅風格,正是南宋官窯禦瓷的主要參照對象。

    宋室南渡之後偏安杭州,此時北方窯口的製品不可得,而他們南下時亦無法攜帶太多器物。此外,金軍1127年北歸途中,亦掠走了不計其數的宮廷奇珍。早年為宋徽宗燒造的汝窯名瓷雖馳名海內,但在南宋宮廷定然供不應求。更重要的是,陶瓷器物雖然不是北宋宮廷禮器的主流,但由於青銅器不敷應用,這意味著南宋朝廷可能要用陶瓷禮器取而代之。

    為此,亟待物色新的窯口,燒造宮中祭祀和常用精瓷。現在可以看到,官窯遺址的出土文物中也有陶瓷禮器。這可以歸功於徽宗好古博雅的遺風,以及他為青銅文物珍藏所出版的圖譜。部份精製瓷觚、瓷罍及瓷簋,很可能是南宋宮室為替代青銅祭器而燒造的代用品。

    起初,南宋朝廷應屬意越窯燒製官瓷,這是因為南方越窯曆史悠久,北宋初年其製成品在宮中風行一時。奈何最後的成果不理想,故南宋官窯在1144年正式成立。”

    阿爾傑聽了沈瑜的論述,說道:“謝謝沈先生的講解,您認為這件瓷器的價值是多少?”

    沈瑜沒有說話,看著這件筆洗,猶豫起來。

    阿爾傑的問題不好回答。

    因為南宋官窯的價格相差很大,如果要給這件筆洗估價,就要考慮瓷器燒造的窯口、質量以及保存情況。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