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章 歡樂日(二)(2/2)

作者:夜聽雨過聲字數:4498更新時間:2019-07-21 21:55:13

    “殿下,辰時已到。”有觀察漏刻者上前稟告李煜。此人叫李福,是鄭王府管家,四十餘歲左右,林楓來府中兩天,也見過他兩次,平常似乎看不見他,但隻要李煜一喊,必定會瞬間出現在麵前。

    在中國古代,百刻計時法發明最早,使用時間也最長。大約西周之前(公元前十一世紀),古人就把一晝夜均分為一百刻(一刻等於14.4分)。漢代除使用百刻製外,還應用以太陽方位計時的方法,到隋唐時,太陽方位計時衍生為十二時辰計時,百刻製與十二時辰計時法並用。此前,古人先後采以圭表、日晷、漏刻、香篆、沙鍾、油燈鍾、蠟燭鍾等計時方式,在鍾表之前,漏刻則是我國使用最普遍的一種計時器。直到明末清初(十七世紀),西方機械鍾表傳入後,我國才改用一天二十四小時計時法,但十二時辰仍沿用,每個時辰兩小時。

    十二時辰其實也正結合了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古人們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十二時辰以“子醜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子時為夜半十一時至一時,辰時也即是每天的七時至九時,正是古人“朝食”(吃早飯)之時,也稱食時、早食、宴食、蚤食。

    “大家請準備,比賽馬上開始。”李從謙走了過來,對林楓他們說。

    馬拉鬆跑是孤獨的競賽,是自己與自己作鬥爭。林楓開始前,突然想起這樣一句話。

    林楓一直自豪於自己是一名真正的愛國憤青,可是,大學畢業後四年工作的磨礪和經曆,讓他深深知道,一個人想改變一個世界,特別是像中國這樣一個曆史文化濃厚積澱成大海或者說是偌大醬缸時,靠一個人的力量就像一掬清水想讓大海變淡,想讓醬缸變清一樣,何其難也。所以,他的目標一直很明確,讓更多的人真正動起來,讓更多的人心聚起來,集合眾人之力去帶動改變這個世界。

    前途漫漫,就讓我以這次的馬拉鬆作為起點吧。林楓在心裏想著,當鼓聲響起又停止時,他不緊不慢地開始了穿越後的馬拉鬆表演賽。

    鼓聲一停,劉澄立刻就像箭一般地躥了出去。他不僅要贏,還要大勝特勝,讓鄭王和王府所有的人,以後看自己的眼光更多一份尊重和敬仰。

    林楓搖搖頭,這種馬拉鬆的凱子,難道不知道“堅不可久,猛不可持”嗎?正好,可以借著身體持續疲憊時的腦海空靈狀態,集中精力對今後的路子進行一下梳理。

    就這樣,一個著眼於人前顯擺,一個著眼於打持久戰,林楓和劉澄的距離慢慢地越拉越遠。第一圈下來,林楓已經落後了50米左右。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