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21章 從“貓糧”到海洋珍饈(2/2)

作者:努力大閘蟹字數:4108更新時間:2023-03-03 00:17:45

    這原因有很多重,首先就是藍鰭金槍魚的體型大,在十九世紀以前是沒有冰箱的,當時人們儲存食物的方法極其有限,所以對於一些體型較大的魚類,往往是不受人歡迎的,畢竟一兩頓吃不了就容易腐爛,無法食用。

    而藍鰭金槍魚的平均體重都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大的甚至會超過四百公斤,因此,落後的保存食物的方法,讓這種大型的魚類不受人歡迎。

    第二是當時的選擇性多。

    在十九世紀以前,人們的捕魚工具和船隻都比較的落後,所以對魚的捕撈量是相對較低的,這使得海洋中的魚類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人們的選擇性也比較多。

    第三也就是最根本,也最直接的原因了。

    那就是處理藍鰭金槍魚的方法不對。

    當時的漁民,根本就不知道要怎麽處理藍鰭金槍魚這種一離水很快就死掉的魚。

    他們把撈上來的藍鰭金槍魚不做任何的處理,然後拉回碼頭直接銷售。

    這種方法對於大多數海魚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放在藍鰭金槍魚身上就根本行不通了。

    因為大多數海魚體內血液隻占身體的百分之二左右,而且主要集中在魚鰓。

    但是藍鰭金槍魚體內的血液占到了體重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因此,大多數的魚隻要是將魚鰓摘除就能把它們體內的血液幾乎清空了。

    但是藍鰭金槍魚一旦死後,即使去掉了魚鰓,體內也會有大量的血液。

    藍鰭金槍魚的血液非常看好,紫紅色的,葡萄血的顏色,營養也十分的豐富,蘊含著多種人體所需要的養分,是超級大補之物。

    但當時人們不知道這些啊。

    當時的食客,隻知道藍鰭金槍魚的肉質很差,不但腥味重,肉質也不鮮嫩,這樣的魚肉根本不是人能吃的,它就是最好的貓糧原材料。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三十年代。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藍鰭金槍魚才突然從一種狗都嫌的海魚,一躍成為世界最頂級的珍饈。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當時正好趕上了島國那邊的天保大饑荒。

    在火山噴發和凍災的雙重打擊下,島國迎來了江戶時代最大的饑荒,而且一來就是連續三年。

    在饑荒下,人們對食物也變得不那麽挑剔了,這時,大型魚類的優勢就出來了,捕一條夠很多人吃或者夠一家人吃很多天。

    都吃不上飯了就不要講品質了,於是,曾經被製成貓糧的藍鰭金槍魚成為島國漁民當時的最主要食用魚之一。

    隨著藍鰭金槍魚逐漸地被人們接受,一些人就開始尋找如何讓藍鰭金槍魚變得好吃的辦法。

    結果,就有一個漁民,發現了它們體內巨大的血液含量,於是,當時就有人開始將剛捕獲的鮮活藍鰭金槍魚放血,這一放不要緊,直接讓藍鰭金槍魚從一種貓糧原材料,變成了肉質鮮美、出肉量極高的魚類。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