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章 道非愚民術之第(二)

作者:狼心蒼蒼字數:2422更新時間:2019-08-06 19:10:10
["2。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① 什麽是難得之貨?就是那些華而不實而又價值不菲的東西。照古人的想法,今天人們手裏拎的LV包腰裏圍的愛馬仕皮帶就屬於這一類,它們費工耗時,拎在手裏圍在腰裏,起到的作用與普通皮包腰帶並沒有多少差別,除了能帶給人們一些心理上的安慰之外,沒有多少實際的好處。在古代,鏤空的桌椅、雕梁畫棟的房子從性質上講,也屬於難得之貨,鏤空的桌椅能做到的事情,普通桌椅都能做到,畫梁雕棟的屋子能遮風擋雨,普通的房子也能給人們以庇護。如果說要有什麽不同,就是鏤空桌椅畫梁雕棟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今天的生產力發達,人們在豐衣足食之於,更追求生活的質量,所以有條件追求一些奢華的東西,人們衣食住行之用,都在向著華美的方向發展。古代不行,生產力不發達,是一個一夫不耕有人饑,一婦不織有人寒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裏,王室諸侯大夫不敢在農忙季節做任何與農業無關的事情,互相告誡說,誰如果敢違背了節令,誰就會倒黴。他們首先要做的是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要衡量,是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製作一些華美的用具供少數人用好呢,還是節約人力物力,多製作一些樸實耐用的用具,讓更多的人得到實惠好呢? 對於今天不成問題的問題,在古人哪裏卻是一個坎,需要細細地思量。 老子說的「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針對這種現象提出的一種理論。爲什麽貴難得之貨就能使民為盜呢?貴難得之貨和使民為盜二者之間有什麽必然的聯係? 這些華美的器具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隻能供少數人使用,當時社會中有資格享受這些華美器具的,往往都是當權者,如王室的王、諸侯國的國家、封地上的大夫這些人。這些器具的製作者,汗滴禾下土的農人,這個社會的供養著們,因為執政者們追求奢華的生活,就會麵臨著衣食難繼的困境。吃不飽人們也不會餓著,穿不暖人們也不會凍著,所以爲了避免凍餓之苦,人們隻好憤而做盜了。又所以,爲了不把人們逼成盜賊,執政者就隻好克己複禮,不要去貴什麽難得之貨了。 《管子》說的「倉廩實而知禮節」,也是這個意思。《道德經》第七十六章說的「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也?若民恒且畏死,而為奇者吾得而殺之,夫孰敢矣?」、「人之饑也,以其取食稅之多也。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為也,是以不治。」還是這種思想的體現,是從不同側麵不同角度,對這一思想不同的闡述。 注: 關於這句話,研究者應該注意兩點: ①「不貴難得之貨」的這個「貴字」,有人認為「貴」是重視、看重,拿難得之貨當寶貝的意思,這樣理解當然不能說錯。但不如理解為追求合適,就像現在有些人追逐奢華用品一樣。「不貴難得之貨」實際就是要求權力者要克己,不要追逐享樂,不要追求奢華的個人生活,不要被物欲遮住望眼。 ②「難得之貨」,重在一個難字,消耗人力物力,隻有少數人能享受,徒增國民負擔。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