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章 福為禍之門(七)(1/2)

作者:狼心蒼蒼字數:3190更新時間:2019-08-06 19:10:16

    ["7.

    由於老子在《道德經》裏先後發表過「故大道廢,案有仁義。慧智出,案有大偽。六親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亂,案有貞臣」、「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和「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這樣的觀點,使得許多人認為老子的思想與孔子提倡的禮樂文化是對立的,甚至認為老子的思想要優於孔子的思想。

    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老子的思想和孔子的思想都是禮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所不一致的是闡述的方式不一樣。老子闡述的偏重於禮樂文化的根基文化,孔子闡述的多是對它的應用。

    《禮記·表記》中記載了孔子講過的一段話,這段話是這樣說的:

    「子言之:君子之所謂義者,貴賤皆有事於天下。天子親耕,粢盛秬以事上帝,故諸侯勤以輔事於天子。」

    這段話的意思是,無論天子還是諸侯,都要有敬畏之心,都要各盡其職。那麽究竟該怎麽做才好呢?對此,孔子是這樣說的:「下之事上也,雖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①,仁之厚也。是故君子恭儉以求役仁,信讓以求役禮,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儉於位而寡於欲,讓於賢,卑己而尊人,小心而畏義,求以事君,得之自是,不得之自是,以聽天命。」

    我們來看這段話,「下之事上也,雖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這不就是「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翻版嗎?「君子恭儉以求役仁,信讓以求役禮,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儉於位而寡於欲,讓於賢,卑己而尊人」不就是「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人之所惡」、「富貴而驕,自遺咎也」思想的體現嗎?

    有人可能對「求以事君,得之自是,不得之自是,以聽天命」這句話有異議,認為孔子是在教人順從權力。

    在古人眼裏,社會是有不同的人組成的,不同的人承擔著不同的責任和義務,作為臣子自有事君之道。這就像一個機關裏,總有首長和辦事人員,大家總不能都做首長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