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章 賤為貴之本(四)(1/2)

作者:狼心蒼蒼字數:3474更新時間:2019-08-06 19:10:17

    ["4.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

    日月為明,在日月之下,無物可藏,因此「明白」在這裏就是通曉、無所障蔽的意思。行不相遇謂「達」,「達」的本意是道路寬闊通暢,行走在上麵的人可以放心大膽地走,誰也不會碰到誰。「四達」,四通八達,在這裏指對道的認知,與明白的意思是一樣的,重言一意,表示真正通曉了道的人。

    「能毋以知乎」,在這裏,「知」通「智」,老子前麵說一個人應該明白四達,為什麽忽然後麵加了一句「能毋以知乎」?這兩句話合起來的意思就是:真正能懂道的人,能做到不使用自己的智慧嗎?懂和不懂,不但要看一個人說,嘴裏說的頭頭是道,做起事來一塌糊塗,仍然是不懂,是嘴頭子上的軍事家。

    那麼,老子為什麽要把「毋以知」作為鑒定「明白四達」的標準呢?這個「毋以知」究竟是什麽意思?搞清楚這點是理解這兩句的關鍵。

    老子講的「毋以知」用今天的語言表述,應與大智若愚的意思差不多。在《道德經》中,老子曾經這樣具體的描述這種無知的症狀:

    「眾人熙熙,若饗於太牢,而春登臺。我泊焉未兆,若嬰兒未咳。累嗬,如無所歸。眾人皆有餘,我獨匱。我愚人之心也,沌沌嗬。俗人昭昭,我獨若昏嗬。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忽嗬,其若海。恍嗬,其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俚,我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道德經》第二十章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所謂「毋以知」的意思,就是不張揚,順應道,不知不覺把事給辦了。如果用一種拳法來比喻這種順應道的方式,那就是太極拳,對方的大力擊來,你就順著它走,等對方發覺力量走空了,想往後撤,你又順著他的力往囬送他。這一順一送,自己全然不著力,一切都順著對方的勢。

    不顯山不顯水,順著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就把事情給辦得妥妥帖帖,好像沒做什麽,人民卻太平豐足。太極拳名家的一順一送之間,憑的是自己的功夫,執政者的無知無為中,憑的是自己的大知,是「明白四達」要達到的境界,是「毋以知」之法。

    《國語》上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可以讓我們大體瞭解一下老子所講的無以知,映照在當時的社會中,應該是一副什麽樣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