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二章 心易為目迷(五)(1/2)

作者:狼心蒼蒼字數:4308更新時間:2019-08-06 19:10:19

    ["6.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盲也好,聾也好,爽也好,發狂也好,都是指對聲、色的追求超越了正常的需要、追求極度的享樂來講的。

    就像有人反對計算機遊戲,說它危害人生是一個道理,其實大家指的是遊戲容易讓人沉迷,反對的是過度遊戲。

    一個執政者如果將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追求個人享樂上,那他就沒有心思顧及他治下的人民,「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也就變成了一句空話。

    孔子講「克己複禮」,就是要執政者要克製這些不合理的欲念,遵守製度的約束,這與老子這一章闡述的思想是一致的。

    我們在理解這一章的時候,也不要走到它的反麵,「五色使人目盲」等語並不是對五色、五味、五音、田獵徹底的否定,就像我們講金錢是萬惡之源,並不是鼓勵人們啥也不做,應當沒有物質追求是一個道理。

    古人主張人性應該得到合理滿足,他們雖然反對超越條件去追求奢侈的生活,但也不鼓勵人們去做苦行僧,苛待自己。

    再簡單說一句,老子的《道德經》也好,記載孔子師徒言行的《論語》也好,之所以對人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因為這些要求都是對執政者的,中國古代的政治體製是賢人政治,既然是賢人,對他們的要求自然要高一些。再說也不是白要求,他們一直在享受著人們的供養,他們在做出很大付出的同時,也獲得了人人都期盼著的富貴。

    對聲、色、味、田獵等過度追求的危害如此之大,而徹底禁絕又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究竟該怎麽做才合適?老子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參考答案:「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聖人在這裏指古代那些出色的政治家,老子通過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總結,找出其中的規律,然後再告訴後來的人,該怎麽對待聲色犬馬。「為腹不為目」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的一種理念。

    「為腹不為目」,對物質的追求要有度,就像人們吃東西一樣,眼睛是貪婪的,吃飽沒吃飽,肚子有數。隻要我們填飽了肚子,桌上的菜再好,我們也隻能眼巴巴地瞅著,俗語說的「眼饞肚子飽」就是這個意思。就是有三千八百雙鞋,我們也隻能一次穿一雙,衣服再多,也隻能穿一身,隻要能禦寒保暖遮體,不失基本的禮儀,再多都是無用。老子以此告訴人們,人們對物質財富的追求,要以實際需求為原則。

    公元前514年,晉國梗陽有一樁案件,很難判斷,負責的魏戊感到難以決斷,就上報給了魏獻子。訴訟中的一方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就準備了一份重禮,要送給魏獻子,魏獻子打算接受下來。魏戊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對魏獻子的家臣閻沒、女寬說:主人以清廉聞於諸侯,如果接受了這次賄賂,一生的名聲就完了,二位一定要想辦法勸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