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三章 寵辱皆若驚(三)(1/2)

作者:狼心蒼蒼字數:4154更新時間:2019-08-06 19:10:20

    ["2、何謂貴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故貴為身於為天下,若可托天下。愛以身為天下,如可寄天下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是對「貴大患若身」的解釋。在這裏重新提起,是爲了引出下麵的話題:「故貴為身於為天下,若可托天下。愛以身為天下,如可寄天下。」

    權力者追求享樂,征斂無度,是敗亡之道,爲了確保自己的地位,讓人們誠心地擁戴自己,就要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放棄這些過分的欲望,靜心寡欲,所以老子提出了「為身於為天下」的主張,權力者保全自己的辦法,就是克己從人,以天下為己任,讓人人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這是托身於天下的辦法。

    「及吾無身」不是告訴人們,要大家真的不要自己的身子了,啥欲望需求都沒有,那樣就不成其為人了。

    如果人們肯節欲,做到為腹不為目,權力者的需求就少,對民眾的索取就少,人們的負擔就輕,感覺不到壓力,這就是這幾句話要表達的含義。所以老子在下麵說如果做到這樣,我有何患?什麽憂患都沒有了。

    在現實裏,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好一些。如果人們為了自己,不顧及一切法則會怎麽樣?在叢林法則盛行的社會裏,每個人都將是受害者。

    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會不斷地走向理性,這也是血的現實不斷地教給人們的道理:我們需要一套能替代叢林法則的社會規則,在這樣的社會裏,每個人都可以有預見地確保自己的利益,為此我們需要一種共識。這種共識是什麽?孔子這樣表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西方將之稱為道德金律,它是一切社會規則的確立基礎,所有違背了這一準則的道德與製度,最終必定被人們拋棄。

    老子的「貴為身於為天下,若可以讬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如可以寄天下矣」要表達的,就是這樣一種思想。

    前麵老子講了許多人們對物質生活追求的道理,告訴人們,好的生活誰都喜歡,但是作為執政者應該怎麽辦?我們如果憑借手中的權力多吃多占,不顧別人的死活,隻管自己瀟灑走一回,遲早要倒大黴。

    那麽,最好的方式是什麽?那就是通過自己的感受,去想想別人,去創造一種可以讓更多的人能通過自己努力,來滿足自己對美好生活追求的一種社會環境。

    這其實是中國早期政治對執政者的一種基本要求。所不同的是,老子是從最基本的需求開始闡述,形成了一種原始的理論模式,沒有像孔子那樣,上升到一種理論高度,簡明扼要地提出來。

    每個人的身體對自己都是最寶貴的,沒有了它們,就沒有了我們的生命,世間的一切也就化為了烏有,但是過分地去滿足它,又會損害我們,究竟該怎麽做?老子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將自身寄托於天下之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