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七章 自然者為上(一)(1/2)

作者:狼心蒼蒼字數:3808更新時間:2019-08-06 19:10:23

    ["第十七章 自然者為上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猶嗬,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謂我自然。

    侯王們究竟做的怎麽樣,他們是否遵循了道的指引?從普通人的反應裏,怎麽能看出來?在這一章裏,老子通過研究民眾對待執政者的不同態度,為他們劃分了品級。人們可以通過這些社會現象,來判定一個政府做的是好還是壞,身為權力者,也可以通過觀察這些現象來反思自己。

    1. 太上,下知有之

    這一章講述的是權力和民眾之間的關係。《道德經》反複講,作為權力要把為民眾服務當做一件普通事來對待,就像天地對於萬物一樣,要做到「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有功而弗居」。如果做到了這一點,人們對於掌握權力的人會是一種什麽態度呢?

    對此,老子做了這樣的闡述:「太上,下知有之。」

    「太」在這裏表示程度,這個字在古代的類似用法最多,如太史、太祝等,就是表示所擔任的史官和祝官的等級很高,是史官和祝官中的極品的意思。

    「上」在這裏是指權力,表示社會地位。

    「太」與「上」合在一起,本來指最高的權力者,高亨先生將「太上」訓為「最高之君」。如果按照這樣理解,有些講不通:社會最高的領導,大家也就是知道有這幺一個人。

    這是咋回事?似乎不通嘛。所以,「太上」在本章中含義略微發生了一些變化,是指能做到無知無欲無為的那種天下之王,就像上一章講到的能做到「公乃王,王乃公」的哪一類人①。

    這樣這句話就好多了:能做到無為而治的君王,老百姓隻是知道有他這幺一個人而已。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他不張揚自己,不宣傳自己,不成天吹牛說自己如何如何為人民服務。

    「下知有之」的「下」指的是下位的人,普通老百姓。

    「太上」是做得最好的,可以為大家做榜樣的人,或者說是指君王應該做到的一種程度。在正宗的禮樂文化的理念裏,這些人為大家做的事情都是該做的,不是為了讓老百姓感恩才去做的。就像太陽普照大地,不是為了給人們帶來光明一樣,地球上有人沒人它都那樣地照著。

    對於老百姓來講,執政者按照製度提供服務是應該的,也沒有必要感謝啥。從表麵上看,似乎這跟現在流行的感恩理念相悖,會讓一些喜歡感恩的人不爽。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老百姓出糧出錢出人力來支撐這個社會,養活一個政府,大家彼此之間是有機合作的一個整體,隻是因為所處位置不同,能力不同,擔負的社會職責不同罷了。當然,社會對大家的回報也不同,不存在誰對誰感恩的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