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九章 智巧當絕之(三)(1/2)

作者:狼心蒼蒼字數:3920更新時間:2023-10-26 02:45:44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巧」指各種奇巧的玩意兒,像住宅建築上搞的畫龍雕鳳一類的東西,用的器物上采用的雕鏤一類的工藝,都屬於巧之列。

    這些東西在過去屬於奢侈品,高消費,一般人根本消費不起,而且按照製度,就是執政者想消費,也是有等級要求的,不是是個人就能用的。就如房屋上的椽子,隻有天子的住宅才能細細地打磨,搞得很光滑,很美觀。一般諸侯隻能粗粗地打磨一下。輪到大夫,隻能用斧子砍一砍,連基本的粗加工都不允許,這就是禮樂製度。

    這樣做的目的,不但是等級的要求,而且還考慮到當時的生產力條件。我們知道,古代生產力非常低,如果執政者在自己的生活上麵消耗太多的人力物力,勢必加重民眾的負擔,惹起民眾的反感,所以要從製度上限製這種奢靡的消費。準確地說,古代禮製規定天子、諸侯、大夫所能享用的禮儀等級都是最高標準,不允許超過,是最高上限而不是最低門檻。

    「絕巧」就是讓執政者放棄追求豪華的生活,不戴名表,不圍愛馬仕腰帶,要穿的簡單,住的簡單,吃的簡單,時刻不要忘記自己的社會職責,孔子管這點叫「克己」。

    那麽,「棄利」又是什麽意思?「棄利」並不是讓老百姓放棄追求利益,否則「民利百倍」又如何解釋?實際上古代的執政者非常希望老百姓富裕。孔子坐著馬車去衛國,看著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說:人真多啊。弟子趕忙問:人多之後,該咋辦?孔子說:趕緊讓他們富裕起來。在孔子心裏,想辦法讓自己的國民富裕起來是執政者的責任。

    「棄利」的含義是要求執政者棄利,不要與民爭利,隻要老百姓能做的事情,老百姓願意做的事情,政府就不該參與。政府的職責,就是要維護社會秩序,防止人們以侵犯他人的利益而取利。

    絕巧棄利是對權力者的要求。關於這一點,有一個故事可以讓我們很好地領略這種不與民爭利的思想。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公元前564年,諸侯盟主晉悼公率領聯軍圍攻鄭國。按照晉國君臣的打算,是想通過攻擊鄭國,吸引楚國前來救援,然後狠狠地教訓一下這個南蠻子。不過,仗打得時間太長,各諸侯國都感覺有些吃不消了,戰爭不但消耗糧食,也消耗生命,消耗民心。同樣吃不消的還有鄭國,它請求休戰,不要再打下去了,讓大家都喘口勻和氣兒。各國的大佬們希望晉悼公趕緊接受鄭國的求和,體麵的回國。晉悼公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有些事情不是單純地靠戰爭就能解決得了的。所以在與鄭國議和之後,晉悼公回國就開始與臣子們商量休養生息的辦法。《左傳》原文是這樣說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