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三章 爭在不爭中(一)(1/2)

作者:狼心蒼蒼字數:3552更新時間:2023-10-26 02:45:45

    [\"第二十三章  爭在不爭中

    曲則全,枉則正,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以為天下牧。

    不自是故彰,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所謂曲全者,豈語哉?誠全歸之。

    這一章是對上一章的總結,最後的結論就是:不爭!不爭即無為。

    1.曲則全

    「曲則全」,剛強易折,就像一根棍子,太硬太剛,一折就斷,隻有柔一點,軟一點,才能保全。老子在《道德經》第七十八章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肕堅強。萬物草木其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其反映出的思想跟「曲則全」要表達的含義是一樣的。

    人在剛出生的時候,肢體柔軟,死了之後,身體就會變得僵硬,草木初發的時候,枝條軟柔,幹枯之後變得又脆又硬,一折就斷。老子舉這些自然界的例子來告訴人們,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要魯莽,不要動不動就熱血衝到腦門,而是要適當地退後,就像一根棍子,當彎曲到不能再彎曲的時候,就會被折斷。

    這種思想反映在社會中,就是要講究量力而行。比如一個國家打來了,不論它是有理還是沒理,隻要感覺自己打不過,立馬投降。正是有了這樣一些曆史常識,我又以為這句話應該理解為識時務,就像我們遇到了持著槍械的強盜,不能硬來,隻能先順著他們一點,然後再找機會自救一樣。關於這一點,塞林格的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一個不成熟的男人,是為了某種崇高的事業而英勇地獻身,一個成熟的男人是為了某種崇高的事業而卑賤地活著。

    河上公本注釋這三個字時,是這樣說的:曲己從眾,不自專則全其身也。什麽是曲己從眾?①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受邦之垢」、「受邦之不祥」就屬於曲己從眾的行為。「垢」本來是指髒東西,「國之垢」就是一個國家中沒人愛做,但是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像有的國家,生財的行業有個人來辦,有些行業風險很大,利潤也不看好,沒人願意做,社會又需要,咋辦?政府就在這時出麵,承攬這些事務,這算是「受邦之垢」的一種情況。古代「受國之垢」的事情跟現在有很大的不同。古代的國君可真是要髒活累活搶著幹,什麽衝鋒陷陣,大國來責備,都得受著,誰也不敢有事沒事拿著老百姓出氣。當年晉靈公沒事的時候,喜歡站在高台上,拿著彈弓打人玩,看大家又蹦又跳的,自己很歡樂。結果歡樂了沒多久,就被臣下給殺了。臣下之所以敢殺他,就是因為他沒有群眾基礎,殺了他沒有啥子危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